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绩效的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 | 第12-13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企业并购的含义、方式及动因 | 第15-21页 |
2.1 并购的含义 | 第15-16页 |
2.2 并购的方式 | 第16-18页 |
2.2.1 根据并购前双方市场关系分类 | 第16-17页 |
2.2.2 根据并购支付方式分类 | 第17页 |
2.2.3 根据并购的目的分类 | 第17-18页 |
2.3 企业并购的动因 | 第18-21页 |
2.3.1 一般动因 | 第18-20页 |
2.3.2 我国中央企业并购的特殊动因 | 第20-21页 |
3 并购绩效衡量方法 | 第21-23页 |
3.1 事件分析法 | 第21-22页 |
3.2 财务分析法 | 第22页 |
3.3 本案例中研究方法选取 | 第22-23页 |
4 南北车并购案例描述 | 第23-25页 |
4.1 企业简介 | 第23页 |
4.2 企业合并的背景 | 第23-24页 |
4.2.1 恶意竞价导致国外客户对我国技术水平信任度下降 | 第23-24页 |
4.2.2 整合资源,合力对抗国际巨头企业 | 第24页 |
4.3 企业合并过程 | 第24-25页 |
5 南北车并购绩效分析 | 第25-35页 |
5.1 数据选取 | 第25页 |
5.2 窗口期的选取 | 第25-26页 |
5.3 计算超额收益率 | 第26-34页 |
5.3.1 建立预期收益率模型 | 第26-29页 |
5.3.2 计算预期收益率 | 第29-31页 |
5.3.3 计算超额收益率 | 第31-34页 |
5.4 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和平均超额收益率 | 第34-35页 |
5.4.1 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 | 第34-35页 |
5.4.2 计算平均超额收益率 | 第35页 |
6 并购绩效的其他方面 | 第35-39页 |
6.1 协同效应 | 第36-37页 |
6.2 降低内耗提升国际竞争力 | 第37-38页 |
6.3 品牌效应 | 第38-39页 |
7 研究结论与局限 | 第39-4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39页 |
7.2 研究中的局限性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