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转向系统论文

商用车转向系统非线性特性建模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汽车动力学模型发展现状第12-13页
        1.2.2 转向系统模型发展现状第13-16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6-18页
第2章 商用车转向系统建模机理第18-30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转向系统质量、刚度和阻尼特性建模机理第18-20页
    2.3 转向系统摩擦和间隙环节建模机理第20-26页
        2.3.1 转向系统摩擦环节建模分析第20-24页
        2.3.2 转向系统间隙环节建模分析第24-26页
    2.4 转向系统建模流程第26-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转向系统非线性特性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0-46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转向系统摩擦与间隙环节建模分析第30-33页
    3.3 转向系统动力学方程第33-41页
        3.3.1 方向盘和转向柱动力学方程第34-35页
        3.3.2 转向器组件动力学方程第35-36页
        3.3.3 主销部分动力学方程第36-41页
    3.4 转向系统 Simulink 模型第41-45页
        3.4.1 转向系统 Simulink 子模型第41-44页
        3.4.2 转向系统 Simulink 总框图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转向系统模型参数的辨识第46-56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基本参数第46页
    4.3 刚度参数的辨识第46-49页
    4.4 角传动比参数辨识第49-50页
    4.5 前轮定位参数辨识第50-51页
    4.6 干摩擦力矩的辨识第51-53页
    4.7 液压助力特性参数辨识第53-54页
    4.8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转向系统模型仿真结果分析第56-64页
    5.1 转向系统 Simulink 模型仿真结果分析第56-59页
        5.1.1 方向盘角脉冲输入试验第56-57页
        5.1.2 方向盘正弦输入试验第57-59页
    5.2 Trucksim 联合仿真结果分析第59-63页
        5.2.1 Trucksim 简介第59页
        5.2.2 中心区特性试验第59-61页
        5.2.3 转向瞬态响应试验第61-63页
    5.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64-66页
    6.1 全文总结第64-65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阳能空气高温集热与陶瓷蓄热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下一篇:D级轿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状态灰预测模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