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特殊热能及其机械论文--太阳能技术论文--太阳能转换装置和设备论文--接受器论文

太阳能空气高温集热与陶瓷蓄热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9-50页
    1.1 研究背景第19-22页
    1.2 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第22-25页
        1.2.1 太阳能资源第22-24页
        1.2.2 太阳能利用技术第24-25页
    1.3 太阳能聚光热发电技术第25-33页
    1.4 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进展第33-47页
        1.4.1 集热器的定义和分类第33-34页
        1.4.2 介质不同的集热器第34-37页
        1.4.3 结构不同的集热器第37-42页
        1.4.4 典型结构的高温空气集热器第42-45页
        1.4.5 太阳能集热-热力循环第45-46页
        1.4.6 小结第46-47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47-50页
第2章 试验系统与试验方法第50-63页
    2.1 前言第50页
    2.2 太阳能模拟灯系统第50-51页
    2.3 ASAP软件介绍及光源模拟第51-52页
    2.4 朗伯板测量系统及结果分析第52-57页
        2.4.1 朗伯板测量系统及试验装置第52-54页
        2.4.2 朗伯板测量测量结果分析第54-57页
    2.5 空气集热接收器的试验系统及方法第57-62页
        2.5.1 空气集热接收器试验系统第57-59页
        2.5.2 相关材料物性参数第59-62页
    2.6 小结第62-63页
第3章 空气集热接收器的试验研究第63-77页
    3.1 引言第63页
    3.2 空气集热接收器结构第63-65页
    3.3 试验结果分析第65-74页
        3.3.1 容积式空气集热接收器第65-68页
        3.3.2 盘管空气集热接收器第68-71页
        3.3.3 复合空气集热接收器第71-73页
        3.3.4 效率对比第73-74页
    3.4 小结第74-77页
第4章 太阳能集热接收器的光路模拟第77-94页
    4.1 引言第77页
    4.2 不同结构集热接收器在太阳能模拟灯下的光路分析第77-80页
        4.2.1 泡沫陶瓷集热接收器第77-78页
        4.2.2 盘管腔式集热接收器第78-79页
        4.2.3 复合式集热接收器第79-80页
    4.3 不同结构集热接收器在太阳能碟式聚光镜下的光路分析第80-92页
        4.3.1 碟式二次反射系统的聚焦光斑分析第80-82页
        4.3.2 泡沫陶瓷集热接收器在碟式二次反射系统下的光路分析第82-85页
        4.3.3 盘管集热接收器在碟式二次反射系统下的光路分析第85-87页
        4.3.4 复合式集热接收器在碟式二次反射系统下的光路分析第87-88页
        4.3.5 集热接收器初始偏斜一定角度时的光路分析第88-92页
    4.4 小结第92-94页
第5章 空气集热接收器的传热数值模拟第94-119页
    5.1 引言第94页
    5.2 模型建立第94-101页
        5.2.1 能量平衡模型第94-97页
        5.2.2 能量守恒方程第97-98页
        5.2.3 多孔介质内的气固换热模型第98-100页
        5.2.4 模型边界条件第100页
        5.2.5 参数设定第100-101页
    5.3 模拟结果分析第101-112页
        5.3.1 流动方向对集热接收器内换热效果的影响第101-104页
        5.3.2 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对比第104-105页
        5.3.3 空气流量对集热接收器内换热效果的的影响第105-107页
        5.3.4 入射光强对集热接收器内换热效果的影响第107-110页
        5.3.5 多孔介质孔密度对集热接收器内换热效果的影响第110页
        5.3.6 多孔介质厚度对集热接收器内换热效果的影响第110-112页
    5.4 盘管集热接收器的数值模拟第112-113页
    5.5 热损失分析第113-116页
        5.5.1 不同结构集热接收器的热损失对比分析第113-114页
        5.5.2 复合式集热接收器的热损失分析第114-116页
    5.6 小结第116-119页
第6章 陶瓷蓄热特性研究第119-140页
    6.1 引言第119页
    6.2 太阳能蓄热系统研究进展第119-125页
        6.2.1 蓄热方式第119-121页
        6.2.2 常见的太阳能固体显热蓄热系统第121-124页
        6.2.3 蓄热计算模型第124-125页
    6.3 蓄热系统试验装置第125-130页
        6.3.1 空气蓄热试验装置及系统第125-127页
        6.3.2 试验结果分析第127-130页
    6.4 蓄热系统数值模拟第130-139页
        6.4.1 数值模型建立第130-131页
        6.4.2 模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第131-133页
        6.4.3 模型预测第133-139页
    6.5 小结第139-140页
第7章 系统分析第140-151页
    7.1 引言第140页
    7.2 太阳能高温蓄热发电系统第140-143页
        7.2.1 系统设计第140-141页
        7.2.2 效率计算第141-143页
    7.3 太阳能-微型燃气轮机联合发电系统第143-149页
        7.3.1 系统设计第143-145页
        7.3.2 效率计算第145-149页
    7.4 小结第149-151页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51-155页
    8.1 全文总结第151-154页
    8.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54页
    8.3 全文展望第154-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3页
作者简历第163-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切换式交联悬架系统建模及整车性能分析
下一篇:商用车转向系统非线性特性建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