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8-9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2章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表现形式 | 第14-18页 |
2.1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 第14-15页 |
2.1.1 破坏资本市场秩序 | 第14页 |
2.1.2 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 | 第14-15页 |
2.2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表现形式 | 第15-18页 |
2.2.1 收入操纵 | 第15页 |
2.2.2 成本操纵 | 第15-16页 |
2.2.3 现金流操纵 | 第16页 |
2.2.4 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 | 第16-18页 |
第3章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动机分析与新变化 | 第18-26页 |
3.1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动机 | 第18-23页 |
3.1.1 外在动机 | 第18-20页 |
3.1.2 内在动机 | 第20-23页 |
3.2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新变化 | 第23-26页 |
3.2.1 新兴行业不断涌现 | 第23页 |
3.2.2 传统行业仍是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重灾区 | 第23-24页 |
3.2.3 操纵手段的变化 | 第24-26页 |
第4章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识别方法 | 第26-40页 |
4.1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识别的常用方法及现存问题 | 第26-29页 |
4.1.1 现有常用的识别方法 | 第26-29页 |
4.1.2 现有识别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页 |
4.2 基于M-SCORE模型的识别方法与实例分析 | 第29-36页 |
4.2.1 M-SCORE模型介绍 | 第30-32页 |
4.2.2 运用M-SCORE模型的实例分析 | 第32-35页 |
4.2.3 运用M-SCORE模型识别的有效性验证 | 第35-36页 |
4.3 基于主体的联动识别方法 | 第36-40页 |
4.3.1 会计师的识别方法 | 第36-37页 |
4.3.2 律师的识别方法 | 第37-38页 |
4.3.3 保荐机构的识别方法 | 第38-39页 |
4.3.4 媒体的识别方法 | 第39-40页 |
第5章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监管策略 | 第40-47页 |
5.1 国内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监管中现存主要问题 | 第40页 |
5.2. 国外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监管经验 | 第40-41页 |
5.2.1 英国 | 第41页 |
5.2.2 美国 | 第41页 |
5.3 国内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监管的策略建议 | 第41-47页 |
5.3.1 主动监管 | 第41-42页 |
5.3.2 被动监管 | 第42-4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6.1 结论 | 第47页 |
6.2 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