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读写结合探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21页
    一、概念界定第7页
    二、选题价值第7-8页
    三、文献综述第8-19页
    四、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一章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读写结合的价值第21-41页
    第一节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选篇统计及其编排特点第21-29页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选篇统计第21-26页
        二、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编排特点第26-29页
    第二节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目标与写作教学目标分析第29-37页
        一、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读写教学目标分析第29-30页
        二、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目标分析第30-32页
        三、人教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目标分析第32-37页
    第三节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读写结合的意义第37-41页
        一、读写结合的一般意义第37页
        二、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必要性第37-38页
        三、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可能性第38-41页
第二章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教学读写结合的方法第41-61页
    第一节 以古诗文为写作内容第41-43页
        一、以古诗文的主题为写作内容第41页
        二、以古诗文的题材为写作内容第41-42页
        三、以古诗文的人物为写作内容第42-43页
    第二节 从古诗文学习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第43-50页
        一、从古诗文学习表达方式第43-44页
        二、从古诗文中学习修辞手法第44-47页
        三、从古诗文中学习其他表现手法第47-50页
    第三节 常见读写结合训练方法例举第50-54页
        一、缩写第50页
        二、扩写第50-51页
        三、改写第51-52页
        四、仿写第52页
        五、评论第52-54页
    第四节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教学读写结合训练体系的构建第54-61页
        一、七年级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读写结合训练体系设计第54-55页
        二、八年级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读写结合训练体系设计第55-58页
        三、九年级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读写结合训练体系设计第58-61页
第三章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读写结合方法第61-79页
    第一节 课外古诗文阅读的内容第61-62页
        一、七年级课外古诗文阅读的内容第61页
        二、八年级课外古诗文阅读的内容第61页
        三、九年级课外古诗文阅读的内容第61-62页
    第二节 课外古诗文阅读与课内写作教学的整合第62-70页
        一、七年级课外古诗文阅读与课内写作教学的整合第62-65页
        二、八年级课外古诗文阅读与课内写作教学的整合第65-66页
        三、九年级课外古诗文阅读与课内写作教学的整合第66-70页
    第三节 课外古诗文阅读与课外写作的结合第70-79页
        一、课外古诗文阅读与读书卡片整理相结合尝试第70-72页
        二、课外古诗文阅读与课外读书笔记相结合尝试第72-75页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与古典诗词创作相结合尝试第75-79页
结语第79-80页
附录1:初中古诗文读写结合现状调查问卷第80-82页
附录2:《初中古诗文读写结合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第82-87页
附录3: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轮式驱动用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弱磁算法研究
下一篇:具有负载自动匹配功能的电能变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