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0.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0.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0.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0.2.3 评述 | 第14页 |
0.3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0.4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1 相关概念界定及工作方法 | 第16-19页 |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1.1.1 空巢老人 | 第16页 |
1.1.2 心理介入 | 第16页 |
1.1.3 老年社会工作 | 第16-17页 |
1.2 个案工作方法 | 第17-19页 |
1.2.1 个案工作的含义 | 第17页 |
1.2.2 个案工作的原则 | 第17-18页 |
1.2.3 个案工作的技巧 | 第18-19页 |
2 青年居易社区空巢老人心理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19-23页 |
2.1 青年居易社区空巢老人生活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2.2 青年居易社区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表现 | 第20-21页 |
2.2.1 独居生活,产生孤独感 | 第20-21页 |
2.2.2 精神萎靡不振,生活积极性较低 | 第21页 |
2.2.3 生活比较单一,生活质量低下 | 第21页 |
2.3 青年居易社区空巢老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 第21-23页 |
2.3.1 家庭保障功能弱化 | 第21-22页 |
2.3.2 自身空巢心态的影响 | 第22页 |
2.3.3 子女生活节奏的变化 | 第22页 |
2.3.4 社会资源支持的匮乏 | 第22-23页 |
3 个案工作介入青年居易社区空巢老人心理问题案例 | 第23-37页 |
3.1 接案与建立关系 | 第23-25页 |
3.1.1 案例背景 | 第23页 |
3.1.2 预估案主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 | 第23-24页 |
3.1.3 接案的准备工作 | 第24-25页 |
3.1.4 与案主建立关系 | 第25页 |
3.2 搜集资料与问题判断 | 第25-26页 |
3.2.1 案主资料的搜集 | 第25-26页 |
3.2.2 案主问题的确定 | 第26页 |
3.3 制定目标与工作计划 | 第26-28页 |
3.3.1 确定案主目标 | 第27页 |
3.3.2 制定目标的过程 | 第27-28页 |
3.3.3 制定工作计划 | 第28页 |
3.4 介入 | 第28-34页 |
3.4.1 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 第28-29页 |
3.4.2 介入的步骤 | 第29-33页 |
3.4.3 介入效果 | 第33-34页 |
3.5 评估 | 第34-35页 |
3.5.1 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 | 第34页 |
3.5.2 工作目标的实现情况 | 第34-35页 |
3.5.3 个案工作资源投入状况 | 第35页 |
3.6 结案 | 第35-37页 |
3.6.1 进入结案阶段 | 第35-36页 |
3.6.2 后期跟进计划 | 第36-37页 |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37-40页 |
4.1 基本结论 | 第37页 |
4.2 疏导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37-40页 |
4.2.1 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改善空巢老人心理问题 | 第37-38页 |
4.2.2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提升空巢老人社会交流能力 | 第38页 |
4.2.3 社会工作者引导子女与空巢老人加强交流 | 第38-39页 |
4.2.4 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专业队伍的建设 | 第39页 |
4.2.5 社会工作者为空巢老人争取社会支持 | 第39-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