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论概述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股东能动主义的一般机理——以其在美国的兴起及发展为例 | 第13-18页 |
第一节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股东能动主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股东能动主义发展的制度环境——LLSV范式分析 | 第14-16页 |
第三节 颠覆还是新的制衡——股东能动主义与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关系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机构投资者股东能动主义的中国实践——以非公开募集基金为视角 | 第18-27页 |
第一节 非公开募集基金参与非上市公司的投资管理 | 第18-22页 |
一、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 第19-21页 |
二、直接参与投资管理 | 第21-22页 |
第二节 非公开募集基金对上市公司的投资管理 | 第22-27页 |
一、对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股东“能动性”的田野调查 | 第22-24页 |
二、个案考察 | 第24-27页 |
第四章 不兼容的法律及市场——对中国机构投资者股东能动主义发展现状的反思 | 第27-39页 |
第一节 资本市场独特的分股架构 | 第27-29页 |
第二节 阻碍股东能动主义发展的制度设计 | 第29-33页 |
一、羸弱的私人执行机制 | 第29-31页 |
二、“失效”的股东代表诉讼救济制度 | 第31-33页 |
第三节 集体行动的悖论 | 第33-36页 |
第四节“前移”中的机构投资 | 第36-3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