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委员会成员特征、薪酬激励与公司业绩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2.1 薪酬委员会成员特征 | 第12-13页 |
1.2.2 高管薪酬 | 第13页 |
1.2.3 公司业绩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安排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安排 | 第15-17页 |
1.4 论文创新和研究展望 | 第17-18页 |
1.4.1 论文创新 | 第17页 |
1.4.2 研究展望 | 第17-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4页 |
2.1 高管特征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 | 第18-19页 |
2.1.1 高管生理特征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 第18页 |
2.1.2 高管任职特征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 第18-19页 |
2.2 薪酬委员会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 | 第19-20页 |
2.2.1 薪酬委员会存在性对高管薪酬的影响 | 第19页 |
2.2.2 薪酬委员会特征对高管薪酬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3 薪酬委员会成员特征对高管薪酬的影响 | 第20页 |
2.3 高管特征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 | 第20-21页 |
2.4 高管薪酬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 | 第21-22页 |
2.4.1 高管薪酬对会计业绩的影响 | 第21页 |
2.4.2 高管薪酬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 第21-22页 |
2.4.3 高管执业背景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 第22页 |
2.4.4 高管特征对公司业绩影响的路径 | 第22页 |
2.5 述评 | 第22-24页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4-30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3.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页 |
3.1.2 声誉理论 | 第24-25页 |
3.1.3 政府规制理论 | 第25-26页 |
3.1.4 薪酬辩护理论 | 第26页 |
3.2 假设演绎 | 第26-30页 |
4 薪酬委员会成员审计背景、薪酬激励与公司业绩 | 第30-55页 |
4.1 样本选择和模型构建 | 第30-33页 |
4.2 描述性统计 | 第33-34页 |
4.3 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4.4 单变量检验 | 第35-41页 |
4.5 回归分析 | 第41-44页 |
4.6 稳健性检验 | 第44-54页 |
4.6.1 替代解释变量 | 第44-47页 |
4.6.2 替代中介变量 | 第47-50页 |
4.6.3 替代被解释变量 | 第50-54页 |
4.7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5 薪酬委员会成员高校背景、薪酬激励与公司业绩 | 第55-78页 |
5.1 样本选择和模型构建 | 第55-56页 |
5.2 描述性统计 | 第56-57页 |
5.3 相关性分析 | 第57-63页 |
5.4 单变量检验 | 第63-64页 |
5.5 回归分析 | 第64-67页 |
5.6 稳健性检验 | 第67-76页 |
5.6.1 替代解释变量 | 第67-70页 |
5.6.2 替代中介变量 | 第70-73页 |
5.6.3 替代被解释变量 | 第73-76页 |
5.7 研究结论 | 第76-78页 |
6 薪酬委员会女性成员、薪酬激励与公司业绩 | 第78-99页 |
6.1 样本选择和模型构建 | 第78-79页 |
6.2 描述性统计 | 第79-80页 |
6.3 相关性分析 | 第80-85页 |
6.4 单变量检验 | 第85页 |
6.5 回归分析 | 第85-89页 |
6.6 稳健性检验 | 第89-98页 |
6.6.1 替代解释变量 | 第89-92页 |
6.6.2 替代中介变量 | 第92-95页 |
6.6.3 替代被解释变量 | 第95-98页 |
6.7 研究结论 | 第98-99页 |
7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99-10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99页 |
7.2 研究启示 | 第99-100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