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8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金刚石的晶体结构、性质及应用 | 第14-16页 |
1.2.1 金刚石的晶体结构 | 第14-15页 |
1.2.2 金刚石的性质及应用 | 第15-16页 |
1.3 金刚石膜微纳结构及表面修饰 | 第16-22页 |
1.3.1 自上而下制备金刚石微纳米结构 | 第16-19页 |
1.3.2 自下而上制备金刚石微纳米结构 | 第19-20页 |
1.3.3 氢终止的金刚石表面 | 第20页 |
1.3.4 氧终止的金刚石表面 | 第20页 |
1.3.5 金刚石表面金属纳米颗粒修饰 | 第20-21页 |
1.3.6 金刚石表面高分子修饰 | 第21-22页 |
1.4 固体表面浸润性 | 第22-24页 |
1.4.1 浸润性几种模型 | 第22-24页 |
1.4.2 金刚石浸润性研究进展 | 第24页 |
1.5 双酚A(BPA)简介及检测 | 第24-30页 |
1.5.1 双酚A分子结构、性质和应用 | 第24-25页 |
1.5.2 各国BPA使用标准 | 第25-26页 |
1.5.3 现有主要检测手段及存在问题 | 第26-27页 |
1.5.4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27-28页 |
1.5.5 金刚石传感器检测BPA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1.6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8页 |
第二章 实验设备与测试仪器 | 第38-48页 |
2.1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 | 第38-39页 |
2.2 离子溅射 | 第39-40页 |
2.3 高温管式电阻炉 | 第40-41页 |
2.4 样品表征设备 | 第41-46页 |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41-42页 |
2.4.2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42页 |
2.4.3 激光拉曼光谱仪 | 第42-43页 |
2.4.4 热重分析仪 | 第43页 |
2.4.5 接触角测试仪 | 第43页 |
2.4.6 电化学测量系统 | 第43-45页 |
2.4.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三章 金刚膜表面微观结构调控 | 第48-64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100)织构金刚石膜性质研究 | 第48-56页 |
3.2.1(100)织构金刚石膜的制备 | 第48-49页 |
3.2.2(100)织构金刚石膜的高温氧化 | 第49页 |
3.2.3 样品表征 | 第49-50页 |
3.2.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56页 |
3.3 非(100)织构金刚石膜性质研究 | 第56-61页 |
3.3.1 非(100)织构金刚石膜金刚石膜的制备 | 第56页 |
3.3.2 非(100)织构自支撑金刚石膜高温氧化 | 第56-57页 |
3.3.3 样品表征 | 第57页 |
3.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3.4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第四章 CVD金刚石膜微观结构浸润性及其功能化研究 | 第64-74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4.2.1(100)和非(100)织构CVD金刚石膜的制备 | 第64-65页 |
4.2.2(100)和非(100)织构金刚石膜的微纳米结构的制备 | 第65页 |
4.2.3(100)织构金刚石膜的氢化处理 | 第65页 |
4.3 (100)和非(100)织构金刚石膜的浸润性研究 | 第65-68页 |
4.3.1(100)织构自支撑金刚石膜的浸润性 | 第65-66页 |
4.3.2 非(100)织构自支撑金刚石膜的浸润性 | 第66-68页 |
4.4 利用金刚石膜浸润性质检测溶液浓度 | 第68-71页 |
4.5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第五章 用于双酚A检测的金刚石生物传感器 | 第74-96页 |
5.1 引言 | 第74-76页 |
5.2 MCH/APTAMER/AU-NPS/BDD(MAABD)传感器制备 | 第76-77页 |
5.2.1 BDD电极制备过程 | 第76-77页 |
5.2.2 Au-NPs/BDD电极制备过程 | 第77页 |
5.2.3 MCH/Aptamer/Au-NPs/BDD电极制备过程 | 第77页 |
5.3 检测BPA实验过程 | 第77-79页 |
5.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77-78页 |
5.3.2 电化学阻抗分析 | 第78页 |
5.3.3 紫外光谱测试 | 第78-79页 |
5.3.4 实际样品的选取与处理 | 第79页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9-90页 |
5.4.1 测试原理分析 | 第79-80页 |
5.4.2 样品表征 | 第80-90页 |
5.5 结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100页 |
作者简历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