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冰山模型”理论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10-31页
    1.1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第10-13页
        1.1.1 选题的缘起第10-12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5页
        1.2.1 研究角度第13-14页
        1.2.2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2.3 研究方法第15页
    1.3 文献综述第15-31页
        1.3.1 国内外关于“冰山模型”理论的研究第15-23页
        1.3.2 国内高职课程改革的研究第23-27页
        1.3.3 国外高职课程改革的研究第27-31页
2“冰山模型”理论的内涵阐析第31-37页
    2.1“冰山模型”的共生思想理论第31-34页
        2.1.1“综合教育思想”理论第31-32页
        2.1.2“情境学习”理论第32-33页
        2.1.3“实践性”课程理论第33-34页
    2.2“冰山模型”理论对高职课程改革的价值第34-36页
        2.2.1 树立科学、精致、严肃的改革精神第34-35页
        2.2.2 围绕职业能力与任务实现的改革主线第35页
        2.2.3 发挥课程改革的实质效用第35-36页
    2.3“冰山模型”理论在课程改革中应用的适切点第36-37页
3“冰山模型”理论在高职课程改革中应用的必要性第37-54页
    3.1 知识经济时代对智慧技能型人才的强烈呼唤第37-38页
    3.2 技术是高职课程的逻辑起点第38-44页
        3.2.1 技术是显性与隐性能力要素的集成第38-40页
        3.2.2 技术及实践能力的独立性第40-41页
        3.2.3 技术知识的情境默会性第41-44页
    3.3 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第44-46页
        3.3.1 突出特色发展的必然需要第44页
        3.3.2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第44-45页
        3.3.3 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第45页
        3.3.4 建构改革模式的本土化需要第45-46页
    3.4 隐性课程是形成职业能力的重要补充第46-47页
        3.4.1 课程及“隐性课程”的释义第46-47页
        3.4.2 高职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第47页
    3.5 高职课程的现状及改革存在的问题第47-54页
        3.5.1 高职课程的现状分析第47-50页
        3.5.2 高职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第50-54页
4“冰山模型”理论的课程建构原则及内涵第54-61页
    4.1“冰山模型”理论的课程建构原则第54-58页
        4.1.1 科学精致性原则第54页
        4.1.2 格式塔情境性原则第54-55页
        4.1.3 任务集中性原则第55-56页
        4.1.4 道技合一性原则第56-58页
    4.2“冰山模型”理论的课程建构内涵第58-61页
        4.2.1 以精致、务实的态度开展课程改革第58页
        4.2.2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定位课程目标第58-59页
        4.2.3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第59页
        4.2.4 以工作过程为基点构建课程体系第59页
        4.2.5 以工作结构为依据开发课程结构第59-61页
5“冰山模型”理论在高职课程改革中应用的策略与展望第61-78页
    5.1“冰山模型”理论在高职课程改革中应用的策略第61-73页
        5.1.1 构建适切于岗位能力的课程门类体系第61-64页
        5.1.2 组织与岗位能力相适切的课程内容第64-69页
        5.1.3 采用“倒三角”的课程结构顺序第69-70页
        5.1.4 创设情境建构性的教学方式第70-71页
        5.1.5 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第71页
        5.1.6 遵循于任务中“道技共融”课程理念第71-72页
        5.1.7 走向“真实性”的课程评价第72-73页
    5.2 “冰山模型”理论在高职课程改革中应用的展望第73-78页
        5.2.1 拓展企业在课程改革中的新空间第73-74页
        5.2.2 唤起社会组织对课程改革的广泛参与性第74-75页
        5.2.3 注重产业文化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融合与对接第75-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附录第84-85页
致谢第85-8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职业经理人接班家族企业的经济后果--基于美的集团的案例研究
下一篇: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仿真与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