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9页 |
1.1.1 我国骑行活动的发展趋势 | 第14-17页 |
1.1.2 我国骑行环境建设现状研究 | 第17-1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1.3.1 国内外骑行环境影响要素研究 | 第20-21页 |
1.3.2 休闲骑行行为研究 | 第21-22页 |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22-2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2 研究路线 | 第23-2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6-33页 |
2.1 IPA重要度-满意程度分析法 | 第26-28页 |
2.1.1 IPA分析法原理与应用步骤 | 第26-27页 |
2.1.2 IPA分析法在各领域的研究应用 | 第27-28页 |
2.2 国内外骑行行为相关研究 | 第28-29页 |
2.2.1 国内骑行行为相关研究 | 第28页 |
2.2.2 国外骑行行为相关研究 | 第28-29页 |
2.3 国内外骑行环境规划准则与骑行环境要素研究 | 第29-32页 |
2.3.1 国内骑行环境规划准则与骑行环境要素研究 | 第29-31页 |
2.3.2 国外骑行环境规划准则与骑行环境要素研究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骑行环境调查问卷设计研究 | 第33-40页 |
3.1 骑行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 第33-35页 |
3.1.1 骑行环境IPA(重要性—满意度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33-34页 |
3.1.2 骑行环境IPA(重要性—满意度评价)指标构成 | 第34-35页 |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5-38页 |
3.3 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3.3.1 描述性分析 | 第38页 |
3.3.2 信度分析 | 第38-39页 |
3.3.3 因子分析 | 第39页 |
3.3.4 T检验分析 | 第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骑行环境问卷调研及结果分析 | 第40-64页 |
4.1 调研过程 | 第40-44页 |
4.1.1 调研问卷设计过程 | 第40页 |
4.1.2 调研范围 | 第40-44页 |
4.1.3 调研人群选择 | 第44页 |
4.2 统计分析 | 第44-46页 |
4.2.1 骑行者社会背景统计分析 | 第44-46页 |
4.2.2 骑行背景与骑行行为习惯描述 | 第46页 |
4.3 骑行环境的IPA(重要性-满意度)评价 | 第46-53页 |
4.3.1 重要性与满意度的可靠性分析 | 第46-47页 |
4.3.2 骑行环境重要性评价分析 | 第47-48页 |
4.3.3 骑行环境满意度评价分析 | 第48-50页 |
4.3.4 骑行环境重要性与满意度评价差异分析 | 第50-51页 |
4.3.5 骑行环境IPA四分象限图 | 第51-53页 |
4.4 骑行者社会背景与骑行环境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53-58页 |
4.5 骑行者骑行背景与骑行环境要素相关性分析 | 第58-61页 |
4.6 骑行者骑行习惯与骑行环境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61-63页 |
4.7 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青岛骑行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 第64-72页 |
5.1 相关优化策略 | 第64-66页 |
5.1.1 整体性策略 | 第64-66页 |
5.1.2“以人为本”策略 | 第66页 |
5.2 青岛沿海局部路段骑行环境优化策略 | 第66-71页 |
5.2.1 拓展沿海骑行环境道路骑行空间 | 第67-69页 |
5.2.2 提升夜间照明质量 | 第69-70页 |
5.2.3 整体规划停放设施与维修站点位置及数量 | 第70-71页 |
5.3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72-7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2-74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1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集科研工作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