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7-10页
前言第10-14页
    1 问题提出第10页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2.1 研究目的第10页
        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3 研究现状综述第11-12页
        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页
        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3.3 研究发展趋势第12页
    4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第12-14页
        4.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4.2 研究思路第13-14页
第1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第14-28页
    1.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产生第14-17页
        1.1.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产生的必然性第14-15页
        1.1.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产生的可能性第15-17页
    1.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容第17-21页
        1.2.1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第17-18页
        1.2.2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科技观第18-19页
        1.2.3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历史观第19-21页
    1.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特征第21-23页
        1.3.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出发点第21-22页
        1.3.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第22页
        1.3.3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灵魂第22-23页
    1.4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第23-28页
        1.4.1 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初步探索第24-25页
        1.4.2 改革开放初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再实践第25-26页
        1.4.3 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26-28页
第2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第28-38页
    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价值第28-32页
        2.1.1 为生态学发展指明了方向第28-29页
        2.1.2 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第29-30页
        2.1.3 将生态文明纳入现代化建设体系中第30-31页
        2.1.4 从生态角度确立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第31-32页
        2.1.5 为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基础第32页
    2.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实践价值第32-38页
        2.2.1 催生了经济运转方式的变革第32-33页
        2.2.2 推动了生态文化建设第33-34页
        2.2.3 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指明了方向第34-35页
        2.2.4 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第35页
        2.2.5 为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第35-36页
        2.2.6 促进了政治生态样本的发生第36-38页
第3章 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第38-49页
    3.1 当代中国生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38-42页
        3.1.1 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第38-40页
        3.1.2 当代中国生态问题的根源分析第40-42页
    3.2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引导第42-45页
        3.2.1 弘扬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等经典理论第42-43页
        3.2.2 倡导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第43-44页
        3.2.3 建立全方位的媒体宣传体系第44-45页
    3.3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路径第45-49页
        3.3.1 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措施第45-46页
        3.3.2 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措施第46-47页
        3.3.3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措施第47-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读硕期间发表文章目录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IPA方法的骑行环境优化策略研究--以青岛市沿海局部路段为例
下一篇:审判独立的政治环境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