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5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相关研究回顾 | 第10-12页 |
三、史料介绍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土默特旗历史沿革与教育管理机构 | 第15-33页 |
第一节 土默特旗历史沿革概要 | 第15-22页 |
一、土默特两翼的形成和内属旗的确立 | 第15-18页 |
二、区划建制及其社会状况 | 第18-22页 |
第二节 清至民国时期的基本教育制度与土默特旗教育管理机构 | 第22-33页 |
一、清末新政时期各项发展教育的制度措施 | 第22-25页 |
二、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时期的各项教育制度 | 第25-30页 |
三、清至民国时期土默特旗教育管理机构 | 第30-33页 |
第二章 官学教育在土默特旗的创建 | 第33-58页 |
第一节 官学教育初建土默特旗 | 第33-43页 |
一、土默特传统教育和寺庙教育 | 第33-37页 |
二、官学教育落户土默特旗 | 第37-43页 |
第二节 土默特官学的庙学合一格局 | 第43-48页 |
一、土默特文庙及其建筑格局 | 第43-46页 |
二、土默特文庙的春秋祭丁制度 | 第46-48页 |
第三节 土默特旗学校教育内容的变迁 | 第48-58页 |
一、土默特官学教学内容及其特点 | 第48-51页 |
二、土默特汉官学的建立 | 第51页 |
三、启运书院及其教学内容的改变 | 第51-55页 |
四、官学教育之于土默特旗的影响 | 第55-58页 |
第三章 近代教育在土默特旗的产生及发展 | 第58-114页 |
第一节 清末新政时期土默特旗近代教育的发轫 | 第58-67页 |
一、近代新式学堂的建立——土默特高等小学堂 | 第58-59页 |
二、新政时期设立的土默特两翼初级小学堂 | 第59-65页 |
三、近代教学内容的引进 | 第65-67页 |
第二节 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时期土默特旗近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 第67-114页 |
一、旗立各类学校的恢复和发展 | 第67-104页 |
二、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的建立及发展 | 第104-108页 |
三、视学制度的建立及其作用 | 第108-114页 |
第四章 蒙疆政权时期的教育及解放战争时期教育的“复员” | 第114-158页 |
第一节 蒙疆政权及其教育管理体制 | 第114-127页 |
一、蒙疆政权的建立 | 第114-116页 |
二、蒙疆政权的教育行政及方针政策 | 第116-122页 |
三、蒙疆政权时期土默特旗教育管理机构及教育规章的制定 | 第122-127页 |
第二节 蒙疆政权的教育政策在土默特旗的实施 | 第127-149页 |
一、小学校的恢复和添设 | 第127-138页 |
二、蒙语教育与日语教育的强化 | 第138-144页 |
三、蒙古佛教研究所附设喇嘛学校及喇嘛义务学校 | 第144-149页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土默特旗教育的“复员” | 第149-158页 |
一、解放战争时期的土默特旗 | 第149-150页 |
二、土默特旗立各学校的恢复 | 第150-158页 |
第五章 土默特旗教育发展的成就及特点、影响因素分析 | 第158-189页 |
第一节 清至民国时期土默特旗教育发展的成就 | 第158-165页 |
一、学校管理不断加强 | 第158-162页 |
二、教育设施日益改善 | 第162-163页 |
三、土默特蒙古人对教育的认识空前提高 | 第163-165页 |
第二节 清至民国时期土默特旗教育发展的特点 | 第165-178页 |
一、旗署独立兴办教育 | 第165-168页 |
二、尽力资助旗籍学生旅外深造 | 第168-178页 |
第三节 清至民国时期土默特旗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8-189页 |
一、财政支绌对教育发展的制约 | 第178-183页 |
二、省县的恣意侵夺及歧视 | 第183-186页 |
三、社会动荡等因素对教育的破坏 | 第186-189页 |
结束语 | 第189-191页 |
问题与不足 | 第191-192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192-1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