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8页 |
一、人的学习过程模型简介 | 第12-13页 |
二、自我系统 | 第13-14页 |
三、元认知系统 | 第14-16页 |
四、认知系统 | 第16页 |
五、非认知系统 | 第16-18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一、自我系统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二、元认知系统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 第24-26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24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非认知系统评价的理念与原则 | 第26-33页 |
第一节 非认知系统的评价理念 | 第26-30页 |
一、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目的 | 第26-27页 |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 | 第27-28页 |
三、多样化、综合化的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四、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对象 | 第29页 |
五、倡导反思性评价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实施非认知系统评价的基本原则 | 第30-33页 |
一、将教学目标作为非认知系统评价的准绳 | 第30-31页 |
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 第31-32页 |
三、非认知系统评价过程应与认知过程相结合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地理教学中非认知系统的评价方法 | 第33-44页 |
第一节 编制调查问卷评价学生的非认知系统 | 第33-36页 |
一、地理教学中非认知系统评价问卷与心理学中调查问卷的比较 | 第33-34页 |
二、编制与应用非认知系统评价问卷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34-36页 |
第二节 通过传统的地理主观测试题评价非认知系统 | 第36-39页 |
第三节 通过观察学生行为表现评价非认知系统 | 第39-40页 |
第四节 通过学生的反思型地理日志评价非认知系统 | 第40-42页 |
第五节 通过对特定学生进行地理访谈评价非认知系统 | 第42-43页 |
第六节 通过学生的口头报告评价非认知系统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地理教学中对非认知系统评价的实施案例 | 第44-64页 |
第一节 地理参观活动中对自我系统的评价(案例一) | 第44-50页 |
一、制定非认知系统中关于自我系统的教学目标 | 第44-45页 |
二、制定调查问卷进行评价 | 第45-48页 |
三、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评价 | 第48-49页 |
四、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地理课堂吸引力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地理研究性学习中元认知系统的评价(案例二) | 第50-55页 |
一、制定非认知系统中关于目标与计划设定的教学目标 | 第50-51页 |
二、教师对学生的计划表进行评价 | 第51-52页 |
三、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评价计划表 | 第52-53页 |
四、教师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 | 第53-54页 |
五、学生对自我非认知系统进行自评与汇总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地理自主学习中元认知系统的评价(案例三) | 第55-60页 |
一、制定非认知系统中关于过程监控的教学目标 | 第56页 |
二、观察学生学习地理时的行为表现 | 第56-57页 |
三、在课堂上评价学生的口头报告 | 第57-59页 |
四、评价学生课后的地理日志 | 第59-60页 |
第四节 非认知系统评价案例的设计思路与几点思考 | 第60-64页 |
一、非认知系统评价案例的设计思路 | 第60-61页 |
二、非认知系统评价案例实施后的几点思考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3页 |
附录一 马扎诺新分类法心智过程维度的心理操作与示例 | 第68-70页 |
附录二 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过程维度框架 | 第70-72页 |
附录三 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学知识维度框架 | 第72-73页 |
后记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