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概述 | 第10-19页 |
| ·我国铁路发展规划 | 第10-12页 |
| ·既有铁路扩能改造规划 | 第12页 |
| ·客运专线主要技术标准选择 | 第12-17页 |
| ·客运专线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 | 第12-14页 |
|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综合优选方法 | 第14-16页 |
| ·多目标决策方法在选线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 第16-17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向 | 第17-19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2 客运专线最大坡度选择 | 第19-38页 |
| ·概述 | 第19-20页 |
| ·地形适应性能力分析 | 第20-23页 |
| ·电动车组对不同坡度的适应性分析 | 第23-34页 |
| ·速度与坡度的适应性分析 | 第24页 |
| ·不同最大坡度动能闯坡模拟 | 第24-29页 |
| ·不同最大坡度动车组运行模拟 | 第29-34页 |
| ·与相邻线路的适应性分析 | 第34-36页 |
| ·工程经济分析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3 多因素多目标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8-55页 |
| ·模糊数学理论 | 第39-41页 |
| ·模糊映射 | 第39-40页 |
| ·模糊集合 | 第40页 |
| ·模糊一致矩阵 | 第40-41页 |
| ·层次分析模型 | 第41-43页 |
|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的指标体系 | 第41页 |
| ·构建判断矩阵 | 第41-42页 |
| ·计算指标权重 | 第42页 |
|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 第42页 |
| ·一致性检验 | 第42-43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3-45页 |
|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 | 第43-44页 |
|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4-45页 |
| ·模糊层次分析模型 | 第45-49页 |
| ·多因素决策方案优选方法 | 第45-48页 |
| ·多因素多层次决策方案优选方法 | 第48-49页 |
| ·适用于最大坡度方案比选的多因素多目标模糊层次分析模型 | 第49-53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0-53页 |
| ·决策方案优选 | 第53页 |
| ·小结 | 第53-55页 |
| 4 工程应用 | 第55-73页 |
| ·编译平台—Visual Basic 6.0 | 第55-57页 |
| ·对象和类 | 第55-56页 |
| ·属性、方法和事件 | 第56-57页 |
| ·系统总体框架 | 第57-58页 |
| ·系统的概述与研制过程 | 第58-69页 |
| ·基本数据类型 | 第58页 |
| ·常用的内部函数 | 第58-59页 |
| ·常用控件 | 第59-60页 |
| ·数组 | 第60-62页 |
| ·循环语句 | 第62-65页 |
| ·过程 | 第65-68页 |
| ·菜单 | 第68-69页 |
| ·系统的应用 | 第69-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