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红茶菌概述 | 第10-12页 |
1.2.1 红茶菌中微生物的组成 | 第10-11页 |
1.2.2 红茶菌的菌液成分 | 第11页 |
1.2.3 红茶菌的抑菌作用 | 第11页 |
1.2.4 红茶菌的抗氧化作用 | 第11-12页 |
1.2.5 红茶菌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 第12页 |
1.2.6 红茶菌的解毒抗癌作用 | 第12页 |
1.3 功能性饮料红茶菌的研制现状 | 第12-13页 |
1.3.1 红枣红茶菌发酵饮料的制作 | 第12-13页 |
1.3.2 荔枝果汁红茶菌发酵饮料的制作 | 第13页 |
1.3.3 红茶菌酒饮料的制作 | 第13页 |
1.3.4 玉米红茶菌复合发酵饮料的制作 | 第13页 |
1.3.5 龙眼果肉红茶菌发酵饮料的制作 | 第13页 |
1.4 免疫系统及免疫活性 | 第13-15页 |
1.4.1 非特异性免疫 | 第13-14页 |
1.4.2 特异性免疫 | 第14-15页 |
1.4.3 实验动物及免疫抑制剂的选择 | 第15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5-17页 |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8页 |
2.1 实验菌种 | 第17页 |
2.2 实验原料 | 第17页 |
2.3 实验动物 | 第17页 |
2.4 实验试剂 | 第17-18页 |
2.5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8-19页 |
2.6 红茶菌菌种的菌群分析 | 第19-21页 |
2.6.1 红茶菌基因组DNA提取 | 第19页 |
2.6.2 引物合成 | 第19页 |
2.6.3 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 | 第19-20页 |
2.6.4 PCR产物的混样和纯化 | 第20页 |
2.6.5 文库构建和上机测序 | 第20页 |
2.6.6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0页 |
2.6.7 测序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2.6.8 样品复杂度分析(Alpha Diversity) | 第21页 |
2.7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发酵条件的确定 | 第21-22页 |
2.7.1 发酵方法的确定 | 第21页 |
2.7.2 红茶菌发酵饮料制作工艺流程 | 第21页 |
2.7.3 单因素实验 | 第21-22页 |
2.7.4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2页 |
2.7.5 红茶菌饮料中总糖利用率的测定 | 第22页 |
2.8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22-25页 |
2.8.1 红茶菌发酵饮料的制备及干粉的制作 | 第22页 |
2.8.2 实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 第22-23页 |
2.8.3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 第23页 |
2.8.4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 第23页 |
2.8.5 免疫低下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的测定 | 第23-24页 |
2.8.6 免疫低下小鼠白细胞数的测定 | 第24页 |
2.8.7 免疫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的测定 | 第24页 |
2.8.8 免疫低下小鼠脾脏中自然杀伤细胞杀伤活性的测定 | 第24页 |
2.8.9 免疫低下小鼠脾脏中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测定 | 第24页 |
2.8.10 免疫低下小鼠肝脏及血清中酶活力的测定 | 第24-25页 |
2.9 免疫低下小鼠脾脏中细胞因子RNA表达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2.9.1 脾脏总RNA的提取 | 第25页 |
2.9.2 PCR引物的设计 | 第25-26页 |
2.9.3 荧光定量PCR的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 | 第26页 |
2.10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成分的测定 | 第26-27页 |
2.10.1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2.10.2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2.10.3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2.10.4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2.10.5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10.6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绿原酸的测定 | 第27页 |
2.10.7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10.8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 第27页 |
2.10.9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D-葡萄糖二酸-1,4-内酯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10.10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11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8-73页 |
3.1 红茶菌菌种中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组成的分析测定 | 第28-36页 |
3.1.1 红茶菌菌种16s rDNA和ITS序列的扩增 | 第28页 |
3.1.2 数据质控报告 | 第28-29页 |
3.1.3 拼接序列长度分布 | 第29-30页 |
3.1.4 测序质量分布 | 第30-31页 |
3.1.5 OTU分析 | 第31-32页 |
3.1.6 物种分类信息 | 第32-34页 |
3.1.7 样品α多样性分析 | 第34-36页 |
3.2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6-46页 |
3.2.1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单因素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36-41页 |
3.2.2 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6页 |
3.3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46-60页 |
3.3.1 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2 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白细胞数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3 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吞噬能力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4 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脾脏中自然杀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5 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脾脏中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第50-52页 |
3.3.6 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肝脏及血清中酶活力的影响 | 第52-55页 |
3.3.7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评价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脾脏中细胞因子RNA表达量的影响 | 第55-60页 |
3.4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成分的测定 | 第60-73页 |
3.4.1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60页 |
3.4.2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60-61页 |
3.4.3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 第61-64页 |
3.4.4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64-65页 |
3.4.5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 | 第65-66页 |
3.4.6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 第66-67页 |
3.4.7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第67-69页 |
3.4.8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69-70页 |
3.4.9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D-葡萄糖二酸-1,4-内酯含量的测定 | 第70-71页 |
3.4.10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71-72页 |
3.4.11 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成分含量汇总表 | 第72-73页 |
4 结论 | 第73-74页 |
5 展望 | 第74-75页 |
6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1-82页 |
8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