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计算机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应用研究--以思维导图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5页
    1.1 研究缘起第8-12页
        1.1.1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需求第8-10页
        1.1.2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需求第10-12页
    1.2 研究综述第12-20页
        1.1.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2-14页
        1.1.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4-20页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对象第20-21页
        1.3.1 研究目标第20页
        1.3.2 研究对象第20-21页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1-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2 研究意义第22-23页
    1.5 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5-34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5-29页
        2.1.1 可视化的涵义第25-26页
        2.1.2 知识可视化的涵义第26-28页
        2.1.3 思维导图第28-29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9-34页
        2.2.1 建构主义理论第29-30页
        2.2.2 双重编码理论第30-31页
        2.2.3 脑科学理论第31-32页
        2.2.4 图式理论第32页
        2.2.5 教育领域的知识可视化框架理论第32-34页
第三章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可视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第34-49页
    3.1 知识可视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第34-35页
        3.1.1 教学模式的来源第34-35页
        3.1.2 小学信息技术与知识可视化教学的契合点第35页
    3.2 知识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第35-40页
        3.2.1 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第35-39页
        3.2.2 绘制思维导图的原则第39-40页
    3.3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中角色的定位第40-41页
        3.3.1 教师的角色定位第40页
        3.3.2 学生的角色定位第40-41页
    3.4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的构建第41-42页
    3.5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的分阶段阐述第42-46页
        3.5.1 课前准备阶段第42-43页
        3.5.2 课中分析与设计阶段第43-45页
        3.5.3 课后巩固与反思阶段第45-46页
    3.6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的运用原则与教学评价第46-49页
        3.6.1 运用原则第46-47页
        3.6.2 教学评价第47-49页
第四章 知识可视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的实践研究第49-58页
    4.1 实践研究的目的第49页
    4.2 实践研究的对象第49-50页
    4.3 实践研究的假设第50页
    4.4 实践研究的过程第50-53页
        4.4.1 研究准备第50-51页
        4.4.2 研究的前测第51页
        4.4.3 研究的实施第51-52页
        4.4.4 研究的后测第52-53页
    4.5 教学实践案例第53-58页
第五章 研究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第58-66页
    5.1 学生学习兴趣和信息素养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第58-63页
    5.2 学生电脑作品得分对比与分析第63-64页
    5.3 学生上机测试成绩统计与分析第64-65页
    5.4 实验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6.1 研究总结第66-67页
    6.2 研究不足第67页
    6.3 研究展望第67-68页
注释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附录第73-77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研究
下一篇:青岛市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