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提出 | 第9-11页 |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 第9页 |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 第10页 |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2 个性化阅读教学概念的界定 | 第11-14页 |
·个性 | 第11-12页 |
·个性化 | 第12页 |
·个性化阅读 | 第12页 |
·个性化阅读教学 | 第12-13页 |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征 | 第13-14页 |
·自主性 | 第13页 |
·差异性 | 第13页 |
·批判性 | 第13-14页 |
3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接受美学与个性化阅读教学 | 第14-17页 |
·利用期待视野 | 第14-15页 |
·利用召唤结构探究文本意义 | 第15-17页 |
·建构主义与个性化阅读教学 | 第17-18页 |
·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阅读教学 | 第18-21页 |
·多元智力理论产生的背景 | 第18-19页 |
·多元智力理论的智力观 | 第19页 |
·多元智力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 第19-21页 |
4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 | 第21-25页 |
·教师主导性缺失的自由化阅读 | 第21-22页 |
·脱离文本层出不穷的“误读” | 第22-23页 |
·教师文本解读的无效化 | 第23-25页 |
5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 第25-39页 |
·咬文嚼字品味语言 | 第25-28页 |
·正确理解字词的含义 | 第27页 |
·要注意词语意义的变异 | 第27页 |
·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异 | 第27页 |
·留心词语的超常搭配与矛盾组合 | 第27页 |
·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 第27-28页 |
·还原比较的阅读方法 | 第28-34页 |
·艺术感觉的还原 | 第28-30页 |
·文学形象的还原 | 第30-32页 |
·情感逻辑的还原 | 第32-33页 |
·审美价值的还原 | 第33-34页 |
·比较的方法 | 第34-36页 |
·相似比较同中求异 | 第34-35页 |
·相异比较异中求同 | 第35-36页 |
·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相结合 | 第36-39页 |
6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