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0-11页 |
1.2.1 课题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题目来源 | 第11-12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监控系统可靠性研究理论基础 | 第13-26页 |
2.1 监控系统概述 | 第13-14页 |
2.1.1 监控系统 | 第13页 |
2.1.2 油田监控系统 | 第13-14页 |
2.2 可靠性与度量指标 | 第14-16页 |
2.2.1 可靠性 | 第14-15页 |
2.2.2 可靠性度量指标 | 第15-16页 |
2.3 监控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16-23页 |
2.3.1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 | 第16-18页 |
2.3.2 故障树分析法 | 第18-21页 |
2.3.3 故障树模糊理论 | 第21-23页 |
2.4 监控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 | 第23-25页 |
2.4.1 可靠性设计的任务及原则 | 第23-24页 |
2.4.2 可靠性优化设计概述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环江作业区数字化油田井场监控系统 | 第26-39页 |
3.1 环江作业区数字化油田井场概况 | 第26-27页 |
3.2 环江作业区数字化油田井场生产工艺 | 第27-30页 |
3.2.1 井场—站—作业区生产工艺 | 第27页 |
3.2.2 井场—站生产工艺 | 第27-29页 |
3.2.3 油井—井场生产工艺 | 第29-30页 |
3.3 环江作业区数字化油田井场监控与可靠性需求 | 第30-32页 |
3.3.1 井场监控需求 | 第30-31页 |
3.3.2 井场可靠性需求 | 第31-32页 |
3.4 环江作业区数字化油田井场监控系统分析 | 第32-38页 |
3.4.1 数字化油田监控系统总体架构 | 第32-33页 |
3.4.2 井场监控系统构成 | 第33-34页 |
3.4.3 井场数据采集与控制子系统设备分析 | 第34-37页 |
3.4.4 井场数据传输子系统设备分析 | 第37页 |
3.4.5 井场监控子系统设备分析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井场监控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39-67页 |
4.1 井场监控系统可靠性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4.1.1 井场数据采集与控制子系统可靠性因素分析 | 第39-41页 |
4.1.2 井场数据传输子系统可靠性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4.1.3 井场监控子系统可靠性因素分析 | 第42页 |
4.2 井场监控系统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 第42-48页 |
4.2.1 井场监控系统检测设备功能 | 第42-43页 |
4.2.2 井场监控系统故障模式严酷度类别划分 | 第43页 |
4.2.3 建立井场监控系统故障模式影响表 | 第43-48页 |
4.2.4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结果 | 第48页 |
4.3 井场监控系统模糊故障树分析 | 第48-66页 |
4.3.1 确定故障树因素表 | 第48-50页 |
4.3.2 故障树建立与分析 | 第50-60页 |
4.3.3 故障树模糊概率评价 | 第60-64页 |
4.3.4 故障树基本事件模糊概率重要度分析 | 第64-66页 |
4.4 可靠性定性定量分析总结 | 第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井场监控系统优化设计 | 第67-75页 |
5.1 数字化油田井场监控系统结构优化设计 | 第67-70页 |
5.1.1 井场监控系统结构优化对象 | 第67页 |
5.1.2 井场监控系统结构优化方式 | 第67-68页 |
5.1.3 井场监控系统结构优化实现 | 第68-70页 |
5.2 数字化油田井场监控系统检测设备优化设计 | 第70-72页 |
5.2.1 井场监控系统检测设备优化约束条件 | 第70-71页 |
5.2.2 检测设备优化可靠度分配 | 第71页 |
5.2.3 检测设备优化实现 | 第71-72页 |
5.3 井场监控系统可靠性改进建议 | 第72-74页 |
5.3.1 井场监控系统检测设备选型建议 | 第72-73页 |
5.3.2 井场监控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建议 | 第73-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总结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