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表面改性及其涂布膜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半导体与纳米材料 | 第9-10页 |
1.2.1 半导体 | 第9页 |
1.2.2 纳米材料 | 第9-10页 |
1.3 二氧化钛及其表面改性 | 第10-12页 |
1.3.1 二氧化钛的结构 | 第10-11页 |
1.3.2 二氧化钛的表面性质 | 第11页 |
1.3.3 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 | 第11-12页 |
1.4 涂布复合技术 | 第12-13页 |
1.4.1 涂布材料 | 第12-13页 |
1.4.2 涂布工艺 | 第13页 |
1.5 抗菌剂及纳米抗菌塑料 | 第13-16页 |
1.5.1 抗菌、防腐、消毒、抑菌 | 第13-14页 |
1.5.2 微生物危害 | 第14页 |
1.5.3 常见抗菌剂 | 第14-15页 |
1.5.4 纳米抗菌塑料 | 第15-16页 |
1.6 光催化及其应用 | 第16-18页 |
1.6.1 光催化机理 | 第16-17页 |
1.6.2 光催化材料及其应用 | 第17-18页 |
1.6.3 光催化材料面临的问题 | 第18页 |
1.7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性能表征方法 | 第19-2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第3章 二氧化钛表面改性及其分散性能的研究 | 第21-26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3.1.1 二氧化钛偶联改性 | 第21页 |
3.1.2 粉体的表征和测试 | 第21-22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2-25页 |
3.2.1 不同偶联剂的改性结果 | 第22-23页 |
3.2.2 钛酸酯偶联剂最佳用量 | 第23-24页 |
3.2.3 改性后粉体微观表征 | 第24-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二氧化钛涂布膜的制备 | 第26-30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4.1.1 粉体的偶联改性 | 第26页 |
4.1.2 底胶和乳胶的配置 | 第26页 |
4.1.3 涂布膜的制备 | 第26页 |
4.1.4 样品的表征与测试 | 第26-27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27-29页 |
4.2.1 涂布膜机械性能等表征 | 第27-28页 |
4.2.2 涂布膜微观性能表征 | 第28-2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5章 涂布膜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30-37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5.1.1 大肠杆菌的活化 | 第30页 |
5.1.2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 | 第30页 |
5.1.3 涂布膜光催化杀菌 | 第30-31页 |
5.1.4 涂布膜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 第31页 |
5.1.5 涂布膜保鲜性能的表征 | 第31-32页 |
5.2 结果和讨论 | 第32-36页 |
5.2.1 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 | 第32页 |
5.2.2 涂布膜杀菌率的表征 | 第32-33页 |
5.2.3 涂布膜光降解甲基橙 | 第33-34页 |
5.2.4 涂布膜水果保鲜 | 第34-3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6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 | 第37-3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37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