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交媒体对员工敏捷性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心理状态的视角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动机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动机 | 第11-12页 |
1.2 研究框架 | 第12-15页 |
1.2.1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 研究贡献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2.1 企业社交媒体 | 第16-18页 |
2.1.1 企业社交媒体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2 企业社交媒体的现有研究 | 第17-18页 |
2.2 敏捷性绩效 | 第18-23页 |
2.2.1 敏捷性绩效的概念界定 | 第19页 |
2.2.2 员工敏捷性绩效的维度 | 第19-20页 |
2.2.3 敏捷性绩效的现有研究 | 第20页 |
2.2.4 员工敏捷性绩效的前因变量研究 | 第20-23页 |
2.3 基于心理状态的理论视角 | 第23-25页 |
2.3.1 心理状态概念的界定 | 第23页 |
2.3.2 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研究 | 第23-24页 |
2.3.3 心理状态影响结果研究 | 第24-25页 |
2.4 心理状态的影响机制 | 第25-27页 |
第3章 研究模型和假设推导 | 第27-32页 |
3.1 心理意义的中介作用 | 第28-29页 |
3.2 心理有效性的中介作用 | 第29-30页 |
3.3 心理安全的中介作用 | 第30-32页 |
第4章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 第32-39页 |
4.1 问卷的设计 | 第32-36页 |
4.1.1 问卷设计流程 | 第32-33页 |
4.1.2 问卷的基本情况 | 第33页 |
4.1.3 问卷指标的选择 | 第33-36页 |
4.2 数据收集 | 第36-38页 |
4.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第5章 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 | 第39-46页 |
5.1 共同方法偏差 | 第39页 |
5.2 数据分析 | 第39-42页 |
5.3 假设检验 | 第42-46页 |
5.3.1 结构方程模型 | 第42-43页 |
5.3.2 中介效应检验 | 第43-46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6-51页 |
6.1 结论与讨论 | 第46-47页 |
6.2 研究贡献 | 第47-49页 |
6.2.1 理论贡献 | 第47-48页 |
6.2.2 实践意义 | 第48-49页 |
6.3 局限性和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2页 |
附录:企业团队管理问卷调查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期间已发表的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