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选题理由和研究价值 | 第7-8页 |
二、理论依据 | 第8-9页 |
(一)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理论 | 第8页 |
(二)中介语理论 | 第8-9页 |
(三)偏误分析理论 | 第9页 |
三、研究方法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9-1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9页 |
1、习得顺序研究 | 第9页 |
2、横向和纵向研究法 | 第9页 |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9-10页 |
四、语料来源 | 第10-12页 |
(一)横向研究的语料来源 | 第10页 |
(二)纵向研究的语料来源 | 第10页 |
(三)采用语料进行研究的原因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习得顺序和补语的相关研究回顾 | 第12-17页 |
一、习得顺序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一)国外背景及研究成果 | 第12-14页 |
(二)国内习得顺序的研究 | 第14页 |
二、对外汉语中补语的研究回顾 | 第14-15页 |
三、对外汉语中趋向补语的习得研究回顾 | 第15-16页 |
四、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中亚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研究过程 | 第17-36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二、十种趋向补语的划分依据 | 第17-18页 |
三、研究过程 | 第18-35页 |
(一)横向研究过程 | 第18-25页 |
(二)统计方法 | 第25-28页 |
(三)纵向个案研究过程 | 第28-34页 |
1、个案研究的特点 | 第28页 |
2、个案研究的对象 | 第28页 |
3、个案研究的语料收集和语料处理方法 | 第28-29页 |
4、个案习得情况分析 | 第29-34页 |
(四)与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的习得顺序进行比较 | 第34-35页 |
四、推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对中亚留学生趋向补语习得顺序研究结论的分析和讨论 | 第36-39页 |
一、认知难易程度和语言习得顺序的关系 | 第36页 |
二、语言输入的时间、数量与频率对习得顺序的影响 | 第36页 |
三、语言结构在第二语言中的使用频率与广度对习得顺序的影响 | 第36-37页 |
四、认知水平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 第37-38页 |
五、语言教学对习得顺序的影响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缩短中亚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进程的对策 | 第39-49页 |
一、对外汉语大纲和教材中趋向补语各项目的排列顺序 | 第39-41页 |
(一)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中趋向补语的安排 | 第39-40页 |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趋向补语的安排 | 第40页 |
(三)小结 | 第40-41页 |
二、讨论 | 第41-43页 |
(一)语法教学能否改变习得次序 | 第41-42页 |
(二)关于“可教性假说” | 第42-43页 |
三、 对中亚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教学的建议 | 第43-49页 |
(一)加强理论研究 | 第43-44页 |
(二)对教材编写的启示 | 第44-45页 |
(三)对趋向补语应进行循环教学的安排 | 第45-47页 |
(四)加强对比研究 | 第47页 |
(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注释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