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万向节的概述 | 第9-10页 |
·两种等速万向节的介绍 | 第10-12页 |
·球笼式等速万向节 | 第10-11页 |
·三枢轴式等速万向节 | 第11-12页 |
·国内外两种等速万向节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方案 | 第14-15页 |
第2章 汽车等速万向节的参数化建模 | 第15-34页 |
·CATIA | 第15-16页 |
·CATIA 概述 | 第15页 |
·参数化技术 | 第15-16页 |
·汽车等速万向节结构尺寸参数的确定 | 第16-28页 |
·基于帕姆格伦-迈因纳原理的万向节使用寿命估算 | 第16-18页 |
·汽车等速万向节使用寿命计算实例 | 第18-21页 |
·RF95 万向节基本尺寸参数的确定 | 第21-24页 |
·GI69 万向节基本尺寸参数的确定 | 第24-28页 |
·汽车等速万向节结构特征参数化建模 | 第28-33页 |
·万向节各组件的结构特征参数化建模 | 第28-29页 |
·万向节各组件的装配 | 第29-30页 |
·万向节装配体的干涉检查 | 第30-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汽车等速万向节参数化设计二次开发 | 第34-41页 |
·CATIA 二次开发技术的基础 | 第34-35页 |
·基于 VB的二次开发 | 第35-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汽车等速万向节的静力学分析 | 第41-65页 |
·ANSYS Workbench | 第41-42页 |
·ANSYS Workbench 概述 | 第41页 |
·ANSYS Workbench 与 CATIA 软件的数据交换 | 第41-42页 |
·汽车等速万向节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2-46页 |
·模型的结构简化与导入 | 第42-43页 |
·添加材料属性 | 第43页 |
·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43-45页 |
·设置接触副 | 第45-46页 |
·施加载荷和定义约束 | 第46页 |
·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的静力学分析 | 第46-53页 |
·理想状态单个钢球静力学分析 | 第46-48页 |
·实际状态六个钢球静力学分析 | 第48-53页 |
·三枢轴式等速万向节的静力学分析 | 第53-59页 |
·理想状态单个枢轴静力学分析 | 第53-55页 |
·实际状态三个枢轴静力学分析 | 第55-59页 |
·等速万向节接触应力理论计算 | 第59-64页 |
·赫兹接触理论概述 | 第59页 |
·RF95 万向节接触应力计算与分析 | 第59-62页 |
·GI69 万向节接触应力计算与分析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汽车等速万向节的疲劳分析 | 第65-75页 |
·疲劳概述 | 第65-67页 |
·疲劳定义和特点 | 第65-66页 |
·疲劳分类 | 第66-67页 |
·疲劳分析步骤 | 第67页 |
·汽车等速万向节的应力疲劳仿真分析基本方法 | 第67-69页 |
·设定材料 S-N 曲线 | 第67-68页 |
·设置疲劳分析类型和载荷类型 | 第68-69页 |
·设置平均应力修正类型 | 第69页 |
·汽车等速万向节的高周应力疲劳分析结果 | 第69-74页 |
·RF95 万向节疲劳分析结果 | 第69-72页 |
·GI69 万向节疲劳分析结果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75-78页 |
·研究总结 | 第75-76页 |
·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