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翻译论文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传播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26页
 一、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0-18页
 二、 研究现状与拟解决的问题第18-23页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23-26页
第一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美国的接受环境第26-47页
 第一节 80 年代以来《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塑造的中国文学形象第26-36页
  一、 中国文学在美国的接受环境第27-29页
  二、 获得关注的作品第29-33页
  三、 80 年代以来在美国产生过影响力的华人作品第33-36页
 第二节 文学阅读在美国第36-41页
 第三节 难以开启的心门:中国文学在美国读者市场的边缘化存在第41-47页
  一、 翻译文学在美国的边缘化存在第41-44页
  二、 大众读者的阅读心理第44-47页
第二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美国文学场域的传播第47-78页
 第一节 文学传播的场域、资本、途径第47-51页
 第二节 80 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主体第51-64页
  一、 官方宣传机构的实践:《中国文学》、“熊猫丛书”、《Pathlight》第51-56页
  二、 官方机构与学术机构联手译介当代文学第56-57页
  三、 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译丛》第57-59页
  四、 英美出版社第59-61页
  五、 民间知识分子主办的英译文学刊物:《Chutzpah!天南》第61-63页
  六、 “纸上共和国”翻译团队第63-64页
 第三节 英语世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第64-73页
 第四节 中国文学在美国大学里的教学第73-78页
第三章 翻译是罪魁祸首?影响文学译介的因素第78-124页
 第一节 作者错过读者:诗学、文化差异导致审美落差第78-85页
  一、 西方主流诗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叙事与语言第78-82页
  二、 文化隔膜第82-84页
  三、 中国当代小说的主题与美国读者阅读需求的差距第84-85页
 第二节 畅销美国的文革回忆录给中国文学译介的启示第85-101页
  一、 《上海生与死》的接受:政治、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合力第88-95页
  二、 《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自传还是小说?第95-100页
  三、 文革回忆录畅销的原因第100-101页
 第三节 文学翻译的跨文化改写第101-124页
  一、 《狼图腾》译文引发的争议第102-105页
  二、 翻译作为一种改写第105-108页
  三、 改写的原则和尺度第108-113页
  四、 个案研究:《阿 Q 正传》译本的争鸣与商榷第113-124页
第四章 全球化与消费主义语境下的中国文学译介第124-140页
 第一节 世界文学:人类性与可读性第124-131页
 第二节 打造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从文化政治到文化创造第131-140页
结语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2页
附录第152-224页
 附录 1:安德鲁·琼斯(ANDREWF. JONES)教授访谈第152-157页
 附录 2:马悦然访谈第157-164页
 附录 3:80 年代以来《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刊载的中国文学报道与评论文章第164-169页
 附录 4:中国现当代小说翻译出版情况总览第169-224页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24-225页
致谢第225-226页

论文共2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iO2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薄膜结构的设计与调控
下一篇:伊迪丝·华顿小说创作中的伦理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