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伊迪丝·华顿小说创作中的伦理取向

内容提要第1-5页
中文摘要第5-9页
Abstract第9-17页
绪论第17-27页
 第一节 华顿研究文献综述第18-22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二、 国内研究情况第20-22页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价值第22-25页
 第三节 本选题的伦理研究视角第25-27页
第一章 华顿小说创作的伦理环境第27-57页
 第一节 华顿创作的社会伦理背景第27-34页
  一、 19 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伦理道德风尚第28-31页
  二、 20 世纪 20-30 年代的伦理道德风尚第31-34页
 第二节 华顿的宗教伦理取向第34-40页
  一、 华顿的宗教背景第34-35页
  二、 华顿把宗教作为伦理道德观的超越维度第35-38页
  三、 华顿宗教伦理思想的现代性第38-40页
 第三节 华顿小说创作中伦理取向的理论基础第40-57页
  一、 戈贝、汉密尔顿爵士和帕斯卡对华顿创作伦理取向的影响第40-47页
  二、 达尔文主义对华顿创作伦理取向的影响第47-57页
第二章 传统社会伦理语境下的个体伦理第57-90页
 第一节 个体伦理主体性地位的追寻:《欢乐之家》中的丽莉第57-71页
  一、 丽莉所处的社会伦理环境第59-65页
  二、 由物化的“螺丝钉”到主体化的人第65-69页
  三、 丽莉之死:悲剧伦理的张力之维第69-71页
 第二节 个体伦理与传统伦理失调:《伊坦·弗洛美》中的伊坦第71-81页
  一、 伊坦个体伦理观中的地域基因第71-74页
  二、 疾病书写的伦理道德暗示第74-78页
  三、 个体伦理道德责任之辨第78-81页
 第三节 个体伦理主体性地位的迷失:《国家风俗》中的恩丁第81-90页
  一、 大众传媒的消费伦理暗示第82-83页
  二、 消费伦理对家庭伦理的影响第83-86页
  三、 消费伦理下传统文化的变异第86-90页
第三章 现代社会语境下的个体伦理第90-124页
 第一节 隐忍的个体伦理主体性地位:《纯真年代》中的纽兰第90-102页
  一、 由老纽约的传统习俗看其伦理观第92-95页
  二、 老纽约传统伦理精神的内在矛盾第95-97页
  三、 由结尾看伦理精神发展的共时性与历时性之间的关系第97-102页
 第二节 被践踏的个体伦理主体性地位:《元旦》中的利齐第102-112页
  一、 利齐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第103-107页
  二、 伦理道德观的代际维度第107-110页
  三、 个体伦理主体性地位确认的障碍第110-112页
 第三节 叛逆中的个体伦理:《海盗》中的南第112-124页
  一、 “海盗”婚姻伦理基础及语境第113-115页
  二、 前拉斐尔派对个体伦理观的影响第115-117页
  三、 跨文化语境对个体伦理形成产生的影响第117-124页
第四章 华顿小说叙事与伦理的互动第124-146页
 第一节 华顿小说叙事的伦理功能第124-142页
  一、 《欢乐之家》双重叙事视角的伦理功能第124-128页
  二、 《伊坦·弗洛美》的框架叙事对叙事者伦理压力的缓解第128-133页
  三、 《国家风俗》的省略叙事与儿童视角对伦理问题的悬置第133-136页
  四、 《纯真年代》的省略叙事对伦理批判内涵的强化第136-140页
  五、 《元旦》的倒叙与伦理叙事的寓意关系第140-142页
 第二节 叙事压力下华顿小说伦理取向的艺术呈现第142-146页
  一、 叙事压力下的叙事伦理第142-143页
  二、 叙事压力下华顿小说的艺术诉求第143-146页
结论第146-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7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57-158页
后记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传播
下一篇:宋代出使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