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材、课本、学生参考书论文

中美小学母语教科书比较研究--以沪教版与美国哈顿·米福林版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研究缘由第11-12页
     ·对于我国母语教科书存在问题的反思第11页
     ·母语教科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地位第11页
     ·母语教科书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第11-12页
   ·选题的意义与目的第12页
   ·相关概念第12-14页
     ·母语第12-13页
     ·教材与教科书第13-14页
     ·母语教科书第14页
   ·研究综述第14-19页
     ·关于国内母语教科书的研究概况第15-16页
     ·关于国外母语教科书的研究概况第16-18页
     ·关于国内外母语教科书研究的评析第18-19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9-21页
     ·文献法第19页
     ·文本分析法第19页
     ·比较研究法第19-21页
第二章 中美小学母语教科书的研究背景第21-27页
   ·中美母语教科书价值观简析第21-22页
     ·中国母语教科书价值观简析第21页
     ·美国母语教科书价值观简析第21-22页
   ·中美小学母语教科书发展概观第22-25页
     ·中国小学母语教科书发展概观第22-24页
     ·美国小学母语教科书发展概观第24-25页
   ·中美小学母语课程概况第25-27页
     ·中国小学母语课程概况第25-26页
     ·美国小学母语课程概况第26-27页
第三章 中美小学母语教科书框架结构的比较第27-36页
   ·沪教版教科书的框架结构与特点第27-29页
     ·导语、目录与附录第27-28页
     ·单元结构与栏目设置第28-29页
   ·米福林版教科书的框架结构与特点第29-34页
     ·导语、目录与附录第30-33页
     ·单元结构与栏目设置第33-34页
   ·比较与分析第34-36页
     ·导入板块、目录与附录的比较第34-35页
     ·单元结构与栏目设置的比较第35-36页
第四章 中美小学母语教科书选文系统的比较第36-43页
   ·沪教版教科书选文系统的基本内容与特点第36-38页
     ·体裁第37页
     ·题材第37-38页
     ·选文数量第38页
   ·米福林版教科书选文系统的基本内容与特点第38-40页
     ·体裁第38-39页
     ·题材第39-40页
     ·选文数量第40页
   ·比较与分析第40-43页
     ·体裁的比较第40-41页
     ·题材的比较第41-42页
     ·选文数量的比较第42-43页
第五章 中美小学母语教科书助读系统的比较第43-49页
   ·沪教版助读系统的基本内容与特点第44-45页
     ·单元提示与选文提示第44-45页
     ·提示语言风格第45页
   ·米福林版助读系统的基本内容与特点第45-48页
     ·单元提示与选文提示第45-46页
     ·提示语言风格第46-48页
   ·比较与分析第48-49页
     ·单元提示与选文提示的比较第48页
     ·提示语言的比较第48-49页
第六章 中美小学母语教科书练习系统的比较第49-58页
   ·沪教版练习系统的基本内容与特点第50-54页
     ·练习的数量与功能第50-52页
     ·练习的编排顺序与特点第52-54页
   ·米福林版练习系统的基本内容与特点第54-56页
     ·练习的数量与功能第54-55页
     ·练习的编排顺序与特点第55-56页
   ·比较与分析第56-58页
     ·练习数量与功能的比较第56页
     ·练习编排顺序与特点的比较第56-58页
第七章 中美小学母语教科书呈现方式的比较第58-66页
   ·沪教版教科书的呈现方式第58-60页
     ·文字的表述第58-59页
     ·版式的设计第59-60页
   ·米福林版教科书的呈现方式第60-63页
     ·文字的表述第60-61页
     ·版式的设计第61-63页
   ·比较与分析第63-66页
     ·文字表述的比较第63-64页
     ·版式设计的比较第64-66页
第八章 结论第66-73页
   ·共性分析第66-67页
     ·学科知识资料库的基本功能第66页
     ·“育人”、“成人”的价值目标第66页
     ·设计的趣味化、内容的生活化第66页
     ·图文并茂第66-67页
   ·差异性分析第67-69页
     ·框架特点和栏目设置的差异第67页
     ·选文系统的差异第67-68页
     ·助读系统与练习系统的差异第68页
     ·呈现方式的差异第68-69页
   ·启示与建议第69-73页
     ·开启读图时代,优化视觉效果第69-70页
     ·借鉴教科书循环制度,提高印刷装帧质量第70页
     ·回归学生主体精神,优化练习系统第70-71页
     ·重视助读系统,加强知识引导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小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以青浦区W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