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问题提出 | 第12-16页 |
·SDP 课程的引入 | 第12-14页 |
·SDP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PBL 教学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20页 |
·有利于我国高中教育改革 | 第17页 |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17-18页 |
·SDP 目前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PBL 目前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文献法 | 第20-21页 |
·比较法 | 第21页 |
·个案研究法 | 第21页 |
·实地调查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2-45页 |
·PBL 理论 | 第22-34页 |
·PBL 的内涵 | 第22-25页 |
·PBL 的特征 | 第25-28页 |
·PBL 的教学目标 | 第28-31页 |
·PBL 的教学过程 | 第31-34页 |
·SDP 课程概述 | 第34-42页 |
·SDP 课程目标 | 第34-38页 |
·SDP 教学内容 | 第38页 |
·SDP 授课方式 | 第38-39页 |
·SDP 教学过程 | 第39-42页 |
·教学模式 | 第42-43页 |
·理论基础 | 第43-45页 |
·建构主义 | 第43-44页 |
·建构主义的原则 | 第44页 |
·建构主义教学 | 第44-45页 |
第三章 SDP 课程实施条件 | 第45-52页 |
·SDP 课程教的要求 | 第45-47页 |
·广博的知识基础 | 第45-46页 |
·良好的教学监控力 | 第46页 |
·较高的教学效能感 | 第46-47页 |
·SDP 课程学的要求 | 第47-49页 |
·处理信息的能力 | 第47-48页 |
·提问质疑的能力 | 第48页 |
·交往合作的能力 | 第48-49页 |
·SDP 教学环境的要求 | 第49-52页 |
·民主的课堂氛围 | 第49-50页 |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 第50页 |
·合理的教室布局 | 第50-52页 |
第四章 SDP 课程实施个案分析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 | 第52-61页 |
·基因工程教学案例 | 第52-56页 |
·SDP 课程实施结果分析 | 第56-61页 |
·学生课堂参与度 | 第56-57页 |
·学生对主题认同感 | 第57-58页 |
·教师的引导方法 | 第58-59页 |
·学生的合作技巧 | 第59-61页 |
第五章 SDP 课程实施改进策略 | 第61-71页 |
·动机激发策略 | 第61-63页 |
·转变学生观念,激发内在需求 | 第61-62页 |
·加强与学校课程的整合,减少实施障碍 | 第62-63页 |
·问题设置策略 | 第63-64页 |
·选择真实的、结构不良的问题 | 第63-64页 |
·选择源于学生学习需要的问题 | 第64页 |
·选择有争议的问题 | 第64页 |
·教师引导策略 | 第64-67页 |
·提问策略 | 第65-66页 |
·可视化辅助策略 | 第66-67页 |
·小组合作策略 | 第67-71页 |
·小组合作的基础 | 第67-68页 |
·良好的合作行为 | 第68-69页 |
·小组合作策略 | 第69-71页 |
结束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