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 | 第12-14页 |
| ·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研究 | 第17-32页 |
| ·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概况 | 第17页 |
| ·教师教学评价的制度 | 第17-20页 |
| ·评价政策 | 第17-18页 |
| ·学校内部管理的结构 | 第18-20页 |
| ·教师教学评价的过程 | 第20-21页 |
| ·制定评价的标准程序和政策 | 第20页 |
| ·实施评价的标准程序和政策 | 第20-21页 |
| ·实施评价标准程序和政策后的反馈 | 第21页 |
|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 | 第21-26页 |
| ·教师教学评价的同行评议 | 第21-24页 |
| ·学生评教 | 第24-26页 |
| ·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教师教学评价小结 | 第26-32页 |
| 第三章 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的研究 | 第32-45页 |
| ·上海师范大学概况 | 第32页 |
| ·教师教学评价的制度 | 第32-35页 |
| ·评价政策 | 第32-33页 |
| ·学校内部管理结构 | 第33-35页 |
| ·教师教学评价的过程 | 第35-37页 |
| ·制定评价的标准程序和政策 | 第35页 |
| ·实施评价的标准程序和政策 | 第35-36页 |
| ·实施评价标准程序和政策后的反馈 | 第36页 |
| ·其他与教学相关的质量监控活动 | 第36-37页 |
|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 | 第37-41页 |
| ·教学视导员制度 | 第37-40页 |
| ·学生评教 | 第40-41页 |
| ·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小结 | 第41-45页 |
| 第四章 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与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的比较 | 第45-52页 |
| ·教学教学评价与高校政策之间关系的比较 | 第45页 |
| ·评价结构设置与职能的比较 | 第45-46页 |
| ·教师教学评价标准的比较 | 第46-47页 |
| ·教师教学评价过程的比较 | 第47-48页 |
| ·教师教学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48-50页 |
| ·评价结果反馈与利用的比较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几点建议 | 第52-58页 |
| ·树立正确的教师教学评价观 | 第52-53页 |
| ·明确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 | 第52页 |
| ·重视进行教师教学评价的自主性 | 第52-53页 |
| ·增强教师教学评价在人事决策中的比重 | 第53页 |
| ·强调学校内部评价管理的结构 | 第53-54页 |
| ·转变学校评价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 | 第53页 |
| ·发挥学校学术职能部门的作用 | 第53-54页 |
| ·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价标准 | 第54-55页 |
| ·鼓励师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 | 第54页 |
| ·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 第54-55页 |
| ·创新分层教师教学评价的标准体系 | 第55页 |
| ·完善教师教学评价的制度 | 第55-58页 |
| ·完善教学视导员听课制度 | 第55-56页 |
| ·完善学生评教的制度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