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修辞理论与修辞技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Contents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7页 |
(一)《鬼谷子》研究简述 | 第10-16页 |
1.《鬼谷子》的真伪问题研究 | 第10-11页 |
2.《鬼谷子》的语言学研究 | 第11-13页 |
3.《鬼谷子》的哲学研究 | 第13-14页 |
4.《鬼谷子》的心理学研究 | 第14页 |
5.《鬼谷子》的计谋思想研究 | 第14-15页 |
6.《鬼谷子》的现实意义研究 | 第15-16页 |
(二)研究意义、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6-17页 |
1.研究意义 | 第16页 |
2.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6-17页 |
一、《鬼谷子》与同一理论的相关问题 | 第17-25页 |
(一)《鬼谷子》及其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1.《鬼谷子》 | 第17页 |
2.《鬼谷子》与纵横家 | 第17-18页 |
(二)《鬼谷子》与同一理论 | 第18页 |
(三)同一理论简介 | 第18-20页 |
1.同一理论的提出 | 第18-19页 |
2.同一理论的内容 | 第19页 |
3.《鬼谷子》与同一理论的切合点 | 第19-20页 |
(四)《鬼谷子》的修辞性 | 第20-25页 |
1.《鬼谷子》的性质 | 第20页 |
2.《鬼谷子》的“游说”与修辞学中的修辞 | 第20-21页 |
3.《鬼谷子》的修辞意识与修辞原则 | 第21-25页 |
二、《鬼谷子》修辞思想的同一理论解析 | 第25-35页 |
(一)《鬼谷子》的修辞形式的同一理论解析 | 第25-27页 |
1.修辞形式 | 第25-26页 |
2.《鬼谷子》修辞形式的同一 | 第26-27页 |
(二)《鬼谷子》游说技巧的同一理论解析 | 第27-31页 |
1.基于情感的同一追求 | 第28-30页 |
2.基于需求的同一追求 | 第30-31页 |
(三)《鬼谷子》关于修辞修养的同一理论解析 | 第31-35页 |
1.了解并把握君主的需求 | 第31-32页 |
2.游说者所需的修养之术 | 第32-35页 |
三、《鬼谷子》的基本修辞技巧解析 | 第35-54页 |
(一)《鬼谷子》的语音技巧 | 第35-38页 |
1.音节手段 | 第35-36页 |
2.音步手段 | 第36-38页 |
(二)《鬼谷子》的词汇技巧 | 第38-42页 |
1.同义选择 | 第38-39页 |
2.反义选择 | 第39-42页 |
(三)《鬼谷子》句子配置技巧 | 第42-45页 |
1.整句和散句组合技巧 | 第42-43页 |
2.长句和短句分布技巧 | 第43-44页 |
3.纵式和横式的搭配技巧 | 第44-45页 |
(四)《鬼谷子》的辞格技巧 | 第45-54页 |
1.排比 | 第45-46页 |
2.连珠 | 第46-48页 |
3.夸张 | 第48-49页 |
4.反复 | 第49-50页 |
5.设问 | 第50-51页 |
6.层递 | 第51页 |
7.引用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