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副词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关于《牡丹亭》 | 第10-11页 |
| ·《牡丹亭》简介 | 第10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关于副词 | 第11-14页 |
| ·副词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副词的定义 | 第11-13页 |
| ·副词的再分类 | 第13-14页 |
| ·关于汉语分期的说明 | 第14-16页 |
| 2 副词的分类描写 | 第16-60页 |
| ·范围副词 | 第16-20页 |
| ·表总括 | 第16-18页 |
| ·表限定 | 第18-19页 |
| ·表类同 | 第19页 |
| ·范围副词小结 | 第19-20页 |
| ·程度副词 | 第20-25页 |
| ·表极度 | 第20-22页 |
| ·表甚度 | 第22-23页 |
| ·表比较度 | 第23-24页 |
| ·表弱度 | 第24页 |
| ·表几近度 | 第24-25页 |
| ·程度副词小结 | 第25页 |
| ·时间副词 | 第25-38页 |
| ·表过去、已然 | 第27-28页 |
| ·表进行 | 第28页 |
| ·表将来、未然 | 第28-29页 |
| ·表突发 | 第29页 |
| ·表短暂 | 第29-32页 |
| ·表持续 | 第32-33页 |
| ·表初始 | 第33-34页 |
| ·表最终 | 第34-35页 |
| ·表逐渐 | 第35页 |
| ·表惯常 | 第35-36页 |
| ·表重复 | 第36-37页 |
| ·表不定时 | 第37页 |
| ·时间副词小结 | 第37-38页 |
| ·否定副词 | 第38-41页 |
| ·表示单纯否定 | 第38-40页 |
| ·表示禁止否定 | 第40页 |
| ·否定副词小结 | 第40-41页 |
| ·情状方式副词 | 第41-47页 |
| ·表方式副词 | 第42-45页 |
| ·表情状副词 | 第45-47页 |
| ·其它 | 第47页 |
| ·情状方式副词小结 | 第47页 |
| ·语气副词 | 第47-57页 |
| ·表确认、强调语气 | 第48-51页 |
| ·表委婉语气 | 第51-52页 |
| ·表推测语气 | 第52-53页 |
| ·表疑问、反诘语气 | 第53-54页 |
| ·表意外、逆转语气 | 第54-55页 |
| ·表恰好、幸亏语气 | 第55-56页 |
| ·表将就语气 | 第56页 |
| ·语气副词小结 | 第56-57页 |
| ·谦敬副词 | 第57-60页 |
| ·表示对别人尊敬 | 第57页 |
| ·表示对自己谦虚 | 第57-58页 |
| ·谦敬副词小结 | 第58-60页 |
| 3 《牡丹亭》副词的综合考察 | 第60-66页 |
| ·《牡丹亭》副词系统的总体特征概述 | 第60-61页 |
| ·《牡丹亭》副词与《西厢记诸宫调》副词比较 | 第61-66页 |
| 4 结语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