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院编外人员管理现象及措施分析--以上海市大华医院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1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11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事业单位 | 第17-18页 |
·事业编制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对象及其选取 | 第19页 |
·资料收集方法 | 第19-20页 |
·分析资料方法 | 第20页 |
·预期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大华医院编外人员概况 | 第21-28页 |
·大华医院基本情况 | 第21页 |
·编外人员定义 | 第21-22页 |
·编外人员存在的原因 | 第22-23页 |
·医疗服务需求增加 | 第22页 |
·医疗服务项目增多 | 第22页 |
·医院发展的需要 | 第22页 |
·编制下达限制 | 第22-23页 |
·进编要求限制 | 第23页 |
·大华医院几种主要的编外人员 | 第23-24页 |
·劳务派遣 | 第23-24页 |
·退休返聘 | 第24页 |
·劳务外包 | 第24页 |
·大华医院编外人员基本情况 | 第24-26页 |
·近三年编外人数变化情况 | 第24-25页 |
·2013年编外人员岗位和年龄分布情况 | 第25-26页 |
·2013年编外人员职称和学历分布情况 | 第26页 |
·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的主要差异 | 第26-28页 |
·适用法律不同 | 第26页 |
·劳动争议处理口径不同 | 第26-27页 |
·养老金计算方法不同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医院使用编外人员的利弊分析 | 第28-33页 |
·对编外人员的积极影响 | 第28页 |
·缓解就业难问题 | 第28页 |
·为进编打下基础 | 第28页 |
·有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 | 第28页 |
·对编外人员的消极影响——从组织认同理论角度 | 第28-30页 |
·组织认同理论的涵义 | 第28-29页 |
·编外人员的主观心理感受 | 第29-30页 |
·编外人员的客观行为表现 | 第30页 |
·对医院的积极影响 | 第30-31页 |
·补充人员、满足日常医疗需求 | 第30-31页 |
·应对突发性、高峰期医疗需求 | 第31页 |
·有助于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 | 第31页 |
·对医院的消极影响 | 第31-33页 |
·编外人员流动率高 | 第31页 |
·对医院绩效的影响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各公立医院对编外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劳动报酬相差悬殊 | 第33页 |
·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未按规定缴纳 | 第33页 |
·科研、培训机会少 | 第33-34页 |
·缺乏人文关怀 | 第34页 |
·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 | 第34-35页 |
·与派遣或外包公司职责界限不明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大华医院编外人员管理措施分析 | 第36-45页 |
·制度化建设 | 第36页 |
·近三年制度化建设成果 | 第36页 |
·制度化建设的益处 | 第36页 |
·招录管理 | 第36-37页 |
·公开招聘 | 第36-37页 |
·岗前培训 | 第37页 |
·薪酬管理 | 第37-39页 |
·显性报酬 | 第37-38页 |
·隐性报酬 | 第38-39页 |
·福利管理 | 第39页 |
·法定福利 | 第39页 |
·其他福利 | 第39页 |
·岗位管理 | 第39-42页 |
·岗位设置 | 第39-40页 |
·评聘分开 | 第40-41页 |
·试用期及合同期满考核 | 第41页 |
·年度考核及卫技人员考核 | 第41页 |
·岗位绩效考核 | 第41-42页 |
·档案管理 | 第42-43页 |
·档案对编外人员的意义 | 第42页 |
·配备专人管理 | 第42页 |
·档案的收集整理 | 第42-43页 |
·文化建设 | 第43页 |
·文化建设的意义 | 第43页 |
·文化建设活动 | 第43页 |
·编制及进编管理 | 第43-45页 |
·编制争取 | 第43-44页 |
·进编破冰 | 第44页 |
·进编流程 | 第44-4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