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价值和目标 | 第9-10页 |
·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与本题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行动研究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本研究的可能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3-23页 |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与想象力培养相结合的可行性 | 第13-14页 |
·古典诗词的特点 | 第13页 |
·本题研究的可行性 | 第13-14页 |
·当下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在培养高中生想象能力方面的现状 | 第14-21页 |
·教材、教参现状:先天不足 | 第14-15页 |
·学生现状:纠结并渴望着 | 第15-17页 |
·教学现状:“缺氧”状态 | 第17-19页 |
·教学理念现状:刻板保守 | 第17-18页 |
·教学目标现状:功利激进 | 第18页 |
·教学手段现状:被动单一 | 第18-19页 |
·教学模式现状:机械无趣 | 第19页 |
·教师现状:参差不齐 | 第19-20页 |
·社会心理层面的现状:浮躁失衡 | 第20-21页 |
·归因 | 第21-23页 |
·学生原因:手机“标配”+“反哺”的一代 | 第21-22页 |
·手机“标配”的一代 | 第21页 |
·“反哺”的一代 | 第21-22页 |
·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新课改的要求存在差异和错位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想象力 | 第23-27页 |
·想象力的定义和分类 | 第23-24页 |
·想象力的定义 | 第23页 |
·想象力的分类 | 第23-24页 |
·传统分类 | 第23页 |
·再现想象 | 第23页 |
·虚构想象 | 第23页 |
·本题研究的分类情况 | 第23-24页 |
·象形想象(具象——抽象) | 第23页 |
·类比想象(具象——别的具象) | 第23-24页 |
·推测想象(已知——未知) | 第24页 |
·高中人教版必修教材1~5册古典诗词用于培养想象力的类型分类(按照本题研究的三种想象力类型划分) | 第24-27页 |
第四章 培养不同类型想象力的策略(以人教版必修教材古典诗词为例) | 第27-34页 |
·策略一:象形想象——3D情境策略及教学案例分析 | 第27-30页 |
·画面、音效组合法 | 第27-29页 |
·质疑设问、咬文嚼字组合法 | 第29-30页 |
·策略二:类比想象——超链接策略及教学案例分析 | 第30-31页 |
·迁移他学、比较阅读法 | 第30-31页 |
·策略三:推测想象——头脑风暴策略及教学案例分析 | 第31-34页 |
·纵横解读法 | 第31页 |
·故事新编法 | 第31-34页 |
第五章 本题研究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时机问题 | 第34-36页 |
·过分主导的问题 | 第34页 |
·主导不足的问题 | 第34页 |
·鼓励想象打破思维的墙 | 第34-36页 |
第六章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前景展望 | 第36-38页 |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36页 |
·本研究的前景 | 第36-38页 |
·在口语交际模块的迁移运用 | 第36-37页 |
·在写作模块的迁移运用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