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数学教育的要求 | 第9页 |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要求 | 第9-10页 |
·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有助于思维水平的发展 | 第10-11页 |
·有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 第11页 |
·有助于扩宽学习技能和生存技能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思路及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合情推理理论概述 | 第17-23页 |
·合情推理的由来与界定 | 第17-18页 |
·合情推理的主要形式 | 第18-20页 |
·猜想 | 第18-19页 |
·不完全归纳推理 | 第19-20页 |
·类比 | 第20页 |
·合情推理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建构主义教学观 | 第20页 |
·弗赖登塔尔再创造理论 | 第20-21页 |
·波利亚的数学教育理论 | 第21页 |
·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 第21-22页 |
·两者的区别 | 第21-22页 |
·两者的联系 | 第22页 |
·合情推理的局限性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3-33页 |
·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访谈目的 | 第23页 |
·访谈对象 | 第23页 |
·访谈提纲设计 | 第23页 |
·访谈结论 | 第23-25页 |
(1) 教师对合情推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不足且重视程度不够 | 第23-24页 |
(2) 教师对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不明确且把握不准 | 第24页 |
(3) 教师未能广泛地、深入地提炼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素材资源 | 第24-25页 |
(4) 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耗时耗力且无量化标准 | 第25页 |
·观察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观察目的 | 第25页 |
·观察方法 | 第25页 |
·观察结论与案例分析 | 第25-33页 |
(1) 过度“演绎式”的教学设计不利于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形成 | 第25-27页 |
(2) 教师不重视小学生思维中的合情推理成分 | 第27-28页 |
(3) “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严重挤压了学生的推理思考时间 | 第28-29页 |
(4) 走马观花,不能深入理解和运用合情推理 | 第29-30页 |
(5) 机械模仿,缺乏合情推理的价值体验 | 第30页 |
(6) 不完全“合情”的合情推理,缺乏合情推理的本质体现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反思 | 第33-41页 |
·教师缺乏合情推理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是合情推理能力培养不足的内因 | 第33-35页 |
·教师不正确的态度是合情推理能力培养不足的外因 | 第35-36页 |
·重知识轻能力的现实矛盾阻碍着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进程 | 第36-37页 |
·未能正确定位和理解小学生数学学科本质特点 | 第37-39页 |
·小学数学合情推理教学未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受到应有的重视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改进小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 第41-55页 |
·加强教师的理论水平,转变其教学观念 | 第41-43页 |
·在数学的四大板块教学中全面渗透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扩宽培养的渠道 | 第43-45页 |
·创建一套适合小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实践模式 | 第45-51页 |
·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合情推理能力培养 | 第51-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