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汽车车身轻量化的技术方法 | 第16-32页 |
·汽车零部件的分类及其轻量化优化设计的潜力 | 第16-18页 |
·汽车零部件的分类 | 第16页 |
·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的潜力 | 第16-17页 |
·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的方法 | 第17-18页 |
·基于新兴材料应用的汽车轻量化优化方法 | 第18-25页 |
·有色合金材料 | 第18-20页 |
·高强度钢 | 第20-21页 |
·复合材料 | 第21-22页 |
·泡沫金属 | 第22页 |
·高品质特殊钢 | 第22-24页 |
·工程塑料 | 第24-25页 |
·精细陶瓷 | 第25页 |
·基于设计的汽车轻量化方法 | 第25-27页 |
·车身结构优化设计 | 第25-26页 |
·汽车实体结构布局设计 | 第26页 |
·汽车拓扑优化设计 | 第26-27页 |
·基于新兴制造工艺的汽车轻量化方法 | 第27-30页 |
·液压成形 | 第27-28页 |
·内高压成形 | 第28页 |
·半固态铸造 | 第28页 |
·喷射成形 | 第28-29页 |
·热成形 | 第29-30页 |
·连续变截面板 | 第30页 |
·基于汽车车身连接工艺的轻量化优化方法 | 第30-31页 |
·激光拼焊板 | 第30-31页 |
·TOX连接 | 第31页 |
·本章总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汽车车身板壳类部件——车门的轻量化优化设计 | 第32-53页 |
·有限元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 第32-38页 |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32页 |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32-34页 |
·车门模型的简化原则 | 第34-35页 |
·车门结构建模常用的单元类型 | 第35页 |
·车门结构规模控制 | 第35-36页 |
·车门有限元模型网格质量检查 | 第36-37页 |
·车门有限元模型焊点处理 | 第37页 |
·车门性能评估的关键指标 | 第37-38页 |
·车门的优化方法 | 第38-41页 |
·形状和尺寸的优化 | 第38-39页 |
·形貌优化 | 第39页 |
·拓扑优化 | 第39-40页 |
·车门的多学科优化设计 | 第40-41页 |
·车门的材料与制造工艺 | 第41-43页 |
·车门轻量化优化设计的经济性分析 | 第43-44页 |
·车门多材料结构轻量化优化设计方法 | 第44-45页 |
·车门多材料结构优化设计基本理论 | 第44-45页 |
·车门多材料结构轻量化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45-46页 |
·车门多材料结构轻量化优化 | 第46-52页 |
·车门的有限元结构分析 | 第46-48页 |
·三种工况的分析结果 | 第48-50页 |
·车门的多材料优化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轻量化车门的性能评价 | 第53-66页 |
·车门轻量化优化设计的指标 | 第53-55页 |
·车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 第53页 |
·车门的疲劳强度 | 第53-54页 |
·车门的密封性 | 第54页 |
·车门的安全性 | 第54页 |
·车门的NVH | 第54-55页 |
·轻量化车门的各种工况对比 | 第55-58页 |
·单一材料车门和多材料车门的各工况对比分析 | 第58-61页 |
·轻量化车门的碰撞安全性对比 | 第6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基于先进设计理念的轻量化车身设计实例 | 第66-80页 |
·新兴材料的车身 | 第66-68页 |
·新兴的汽车设计理念 | 第68-69页 |
·小型电动汽车设计的方案 | 第69-70页 |
·基于ALIAS的汽车设计 | 第70-76页 |
·汽车的正向开发 | 第71-72页 |
·车身曲面的制作 | 第72-74页 |
·车身渲染效果展示 | 第74-76页 |
·整车质量的分析计算 | 第76-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总结 | 第80-81页 |
·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