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问题提出 | 第9-20页 |
·感戴 | 第9-14页 |
·感戴概念 | 第9-10页 |
·感戴的研究理论 | 第10-12页 |
·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助人倾向 | 第14-17页 |
·助人行为与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的关系 | 第14页 |
·助人行为和助人倾向的关系 | 第14-15页 |
·亲社会行为理论 | 第15-16页 |
·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个体因素 | 第16-17页 |
·感戴、移情与助人倾向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17-18页 |
·感戴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17页 |
·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17-18页 |
·感戴与移情的关系研究 | 第18页 |
·问题提出 | 第18-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假设 | 第19-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研究工具 | 第20-21页 |
·初中生感戴问卷 | 第20页 |
·梅拉比安移情能力问卷 | 第20-21页 |
·助人倾向问卷 | 第21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1-30页 |
·初中生感戴状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初中生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 第22-25页 |
·不同性别初中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 第22-23页 |
·不同生源地初中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 第23页 |
·不同父亲学历初中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 第23-24页 |
·不同母亲学历初中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 第24-25页 |
·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初中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 第25页 |
·相关分析 | 第25-26页 |
·中介效应检验 | 第26-30页 |
·人物感戴中介效应检验 | 第27-28页 |
·道备感戴中介效应检验 | 第28-30页 |
4 讨论 | 第30-34页 |
·初中生的感戴整体状况 | 第30-31页 |
·不同性别初中生在移情能力上的差异讨论 | 第31页 |
·不同性别初中生在事物感戴维度和道德感戴维度上的差异讨论 | 第31-32页 |
·不同生源地初中生在助人倾向上的差异讨论 | 第32页 |
·不同学历的父母在移情能力和感戴上的差异讨论 | 第32-33页 |
·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初中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讨论 | 第33页 |
·感戴、移情能力和助人倾向之间的相关讨论 | 第33-34页 |
·感戴在移情能力和助人倾向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34页 |
5 教育启示 | 第34-38页 |
6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