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前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3页 |
一. 试验背景介绍 | 第7-8页 |
二. 试验研究问题 | 第8-10页 |
(一)当今农村是否需要社会教育? | 第8-9页 |
(二)针对于儿童的社会教育与成人社会教育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 第9页 |
(三)社会工作方法在农村进行儿童社会教育的尝试是否可行? | 第9-10页 |
三. 试验动机 | 第10-11页 |
(一)个人兴趣 | 第10页 |
(二)专业责任 | 第10-11页 |
(三)实践基础 | 第11页 |
四. 试验目的 | 第11-13页 |
(一)对于服务对象而言 | 第11页 |
(二)对于社会工作专业而言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一. 重要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一)社会工作 | 第13页 |
(二)社会教育 | 第13-14页 |
二. 农村社会工作研究 | 第14-16页 |
(一)民国时期的农村社会工作 | 第14-15页 |
(二)本世纪初的农村社会工作 | 第15-16页 |
三.社会教育研究 | 第16-18页 |
(一)国外社会教育类型与特点 | 第16-17页 |
(二)国内社会教育实践 | 第17-18页 |
四.本试验农村社会工作与社会教育的渊源 | 第18-20页 |
第三章 试验设计与实施 | 第20-24页 |
一. 实施机构简介 | 第20页 |
(一)北京农禾之家咨询中心 | 第20页 |
(二) 湖北省建始县河水坪新农村综合发展协会 | 第20页 |
二.活动内容 | 第20-22页 |
(一)针对于农村儿童社会教育内容 | 第21页 |
(二)针对社会工作具体工作方法的实践活动 | 第21-22页 |
三.试验实施简图 | 第22-24页 |
(一)工作机制一 | 第22-23页 |
(二)工作机制二 | 第23页 |
(三)工作机制三 | 第23-24页 |
第四章 试验实施过程 | 第24-30页 |
一.试验具体内容 | 第24-25页 |
(一)“幸福家园·快乐童年”暑期夏令营 | 第24页 |
(二)“幸福家园”美食大赛 | 第24页 |
(三)“幸福放映室” | 第24页 |
(四)综合农协图书室 | 第24-25页 |
(五)流动图书馆 | 第25页 |
(六)村内儿童小组 | 第25页 |
(七)村内妇女小组 | 第25页 |
二.试验发展阶段概述 | 第25-30页 |
(一)探索(建立关系) | 第25-26页 |
(二)困境 | 第26-27页 |
(三)转折与生机 | 第27-28页 |
(四)经验总结 | 第28-30页 |
第五章 农村社会工作试验总结 | 第30-37页 |
一.试验机制总结 | 第30-32页 |
(一)介入策略 | 第30页 |
(二)介入手法 | 第30-32页 |
二.试验成效 | 第32-34页 |
(一)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对当地儿童发展的推动作用 | 第32-33页 |
(二)定制性活动促进地区内生力量的发展 | 第33-34页 |
(三)农民组织的服务创新与壮大 | 第34页 |
(四)政府开始关注社会教育领域 | 第34页 |
三.对未来发展建议 | 第34-35页 |
(一)对于社会教育而言 | 第34页 |
(二)对于农村社会工作而言 | 第34-35页 |
(三)对于农民组织而言 | 第35页 |
四.研究限制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 | 第40-56页 |
附录一 | 第40-52页 |
附录二 | 第52-55页 |
附录三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