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古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 第7-9页 |
二、对古代诗歌教学进行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第一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诗歌的编选特点 | 第11-22页 |
第一节 编写思想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 第11-14页 |
一、学习专题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 第12-13页 |
二、呈现方式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 第13页 |
三、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专题结构贯彻跨文本、超文选的理念 | 第14-17页 |
一、跨文本──淡化文体概念 | 第14-16页 |
二、超文选──淡化知识体系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文本选择体现对经典的传承与诠释 | 第17-19页 |
一、传承经典 | 第17-19页 |
二、诠释经典 | 第19页 |
第四节 练习系统引导学习方式变革 | 第19-22页 |
一、“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 | 第20页 |
二、量少而精的练习设计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诗歌教学情况的调查 | 第22-32页 |
第一节 对高中学生的调查 | 第22-25页 |
一、调查目的和范围 | 第22页 |
二、调查的内容和结果 | 第22-25页 |
第二节 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调查 | 第25-27页 |
一、调查的目的和范围 | 第25-26页 |
二、调查的内容和结果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对苏教版古代诗歌编选的建议 | 第27-32页 |
一、内容方面的变更引起的思考 | 第27-28页 |
二、有关知识体系的“系统化” | 第28-29页 |
三、以人文话题编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第29-30页 |
四、增强选文的趣味性 | 第30-31页 |
五、关于古代诗歌的版本问题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苏教版古代诗歌教学策略研究 | 第32-49页 |
第一节 教学准备 | 第32-36页 |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 第32-34页 |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 第34-35页 |
三、教学对象的了解 | 第35-36页 |
第二节 课堂实施 | 第36-46页 |
一、故事引路,渐入佳境 | 第36-37页 |
二、吟咏吟唱,悦耳悦心 | 第37-38页 |
三、咬文嚼字,体会诗味 | 第38-40页 |
四、联想想象,再现情境 | 第40-41页 |
五、比较异同,透视风格 | 第41-42页 |
六、引入诗论,鉴赏理趣 | 第42-43页 |
七、异文替换、推敲差异 | 第43-44页 |
八、改写再创,抒发心灵 | 第44-46页 |
第三节 教学评价 | 第46-49页 |
一、注重对学生古代诗歌学习的综合评价 | 第46-47页 |
二、提倡古代诗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教育硕士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