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地名的语言与文化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关键词> | 第2-3页 |
| <英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关键词> | 第4-6页 |
| 引言 | 第6-9页 |
| 第一章 地名的语音篇 | 第9-18页 |
| ·地名的平仄规律 | 第9-10页 |
| ·地名的双音节化趋势 | 第10-13页 |
| ·地名的语音相对滞后性 | 第13-18页 |
| 第二章 地名的语义篇 | 第18-30页 |
| ·地名的取义倾向 | 第19-21页 |
| ·地名演变中名实不一性 | 第21-23页 |
| ·地名中的同义手段──同地异名(一实多名) | 第23-26页 |
| ·地名的同音或多义现象──异地同名(多实一名) | 第26-30页 |
| 第三章 地名的命名类型 | 第30-36页 |
| ·地形地貌地名 | 第30-31页 |
| ·方位地名 | 第31-32页 |
| ·祥瑞地名 | 第32页 |
| ·纪念地名 | 第32-33页 |
| ·自然资源地名 | 第33页 |
| ·姓氏地名 | 第33-34页 |
| ·数字地名 | 第34页 |
| ·形象颜色地名 | 第34页 |
| ·天文气候地名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地名与修辞格 | 第36-40页 |
| ·用典 | 第36页 |
| ·借代 | 第36-37页 |
| ·夸张 | 第37页 |
| ·比喻 | 第37页 |
| ·拟人 | 第37-38页 |
| ·比拟 | 第38页 |
| ·避讳 | 第38-40页 |
| 第五章 地名的文化内涵 | 第40-51页 |
| ·地名的起源来自于图腾 | 第40-41页 |
| ·反映原始人类思维结晶的神话传说地名 | 第41-43页 |
| ·反映政治道德观念的地名 | 第43-44页 |
| ·充满着硝烟气息的与军事有关的地名 | 第44-46页 |
| ·与经济有关的地名 | 第46-48页 |
| ·地名所呈现的宗教色彩 | 第48-51页 |
| 结 束 语 | 第51-52页 |
| <引文> | 第52-54页 |
| <引文> | 第54-55页 |
| 致 谢 | 第55-56页 |
| 勘 误 表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