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修辞范畴“韵”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前人研究成果 | 第7-10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 第10-13页 |
第2章 修辞范畴“韵”的语义流变 | 第13-33页 |
·先秦两汉:修辞范畴“韵”语义的本源 | 第13-14页 |
·魏晋南北朝:修辞范畴“韵”语义的扩展 | 第14-18页 |
·唐代:修辞范畴“韵”语义的丰富 | 第18-22页 |
·宋代:修辞范畴“韵”语义的深化 | 第22-29页 |
·明代:修辞范畴“韵”语义的拓展 | 第29-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韵”和“韵*”:复合修辞范畴 | 第33-45页 |
·气韵 | 第33-35页 |
·格韵 | 第35-38页 |
·骨韵 | 第38-39页 |
·神韵 | 第39-41页 |
·风韵 | 第41-42页 |
·韵味 | 第42-45页 |
第4章 修辞范畴“韵”生成与接受的文化语境 | 第45-51页 |
·修辞范畴“韵”生成与接受的文化土壤——乐 | 第45-46页 |
·修辞范畴“韵”生成与接受的审美基质——和 | 第46-47页 |
·修辞范畴“韵”生成与接受的思维特征——悟 | 第47-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