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文 | 第6-7页 |
第一章 人物介绍 | 第7-9页 |
第二章 教学思想和原则 | 第9-19页 |
一、发声器官的核心器官——喉 | 第10-11页 |
二、关于喉头稳定后的元音训练 | 第11-13页 |
三、关于呼吸 | 第13-15页 |
四、关于歌唱的共鸣 | 第15-17页 |
五、关于声带 | 第17-18页 |
六、关于紧张与放松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教学方法和手段 | 第19-28页 |
一、微声叹气练习 | 第19-21页 |
二、逆向(反响)哼鸣叹气法 | 第21-22页 |
三、胸振练习 | 第22-23页 |
四、额震练习 | 第23-24页 |
五、振源体哨音(振源音)练习 | 第24页 |
六、打哈欠叹声法 | 第24-25页 |
七、大管细声(管簧音)练习 | 第25页 |
八、激起法 | 第25-28页 |
九、朗诵法 | 第28页 |
结论 | 第28-30页 |
主要参考著作及文献 | 第30-31页 |
后记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