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作曲理论论文

积墨·破墨·泼墨--杨立青《荒漠暮色》中的几种管弦乐配器技法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前言第7-10页
 一、关于杨立青和他的音乐创作第7-8页
 二、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其我的研究方法第8-10页
第一章 《荒漠暮色》的曲式结构与核心动机的音高材料第10-18页
 第一节 关于《荒漠暮色》的曲式结构第10-13页
 第二节 关于《荒漠暮色》核心动机的音高材料第13-18页
  一、核心动机的音高材料及其来源第13页
  二、核心动机在旋律中的微观与宏观体现第13-14页
  三、核心动机在和声声部中的体现第14-18页
第二章 积墨、破墨、泼墨第18-31页
 第一节 积墨第18-23页
  一、整体点染第18-20页
  二、局部分层点染第20-23页
 第二节 破墨第23-28页
  一、淡破浓第23-24页
  二、浓破淡第24-28页
 第三节 泼墨第28-31页
  一、单层泼墨第28-29页
  二、多层泼墨第29-30页
  三、“喇叭状织体”第30-31页
第三章 三种技法的结合及其结构性作用第31-37页
 第一节 三种技法的结合第31-34页
 第二节 三种技法的结构性作用第34-37页
  一、三种技法结构性作用的微观体现第34-35页
  二、三种技法结构性作用的宏观体现第35-37页
结语第37-39页
注释第39-40页
主要参考著作及文献第40-41页
答谢辞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演奏研究
下一篇:歌唱的自然发声方法之刍议--秦丹老师教学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