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基于红外吸收法的光纤一氧化碳传感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页
英文摘要第3-6页
第一章 引言第6-14页
   ·前言第6-7页
   ·气体检测的基本方法第7-9页
     ·气相色谱法第7-8页
     ·光谱法第8页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第8-9页
   ·气体传感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9-10页
   ·光纤气体传感器第10-13页
     ·光纤气体传感器的基本类型第11-12页
     ·吸收式光纤气体传感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第二章 气体红外选择性吸收机理及特性分析第14-21页
   ·前言第14页
   ·一氧化碳双原子分子红外吸收的基本原理第14-16页
   ·气体分子光谱理论第16-19页
     ·气体分子的振转能级结构理论第16-17页
     ·气体分子的吸收线型和线宽第17-18页
     ·气体分子吸收谱线的强度分布第18-19页
   ·本章小结第19-21页
第三章 系统建模及总体结构设计第21-33页
   ·前言第21页
   ·差分吸收检测第21-25页
     ·差分吸收检测原理第21-23页
     ·宽带光源LED的差分吸收检测第23-24页
     ·窄带光源的差分吸收检测第24-25页
   ·光源频率调制和谐波检测第25-31页
     ·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腔工作原理第25-28页
     ·谐波检测原理第28-31页
   ·检测系统总体结构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吸收式光纤气体传感机理及特性分析第33-40页
   ·前言第33页
   ·光纤气体传感用光源第33-35页
     ·白炽光源第33-34页
     ·气体激光器第34页
     ·固体激光器第34页
     ·半导体光源第34-35页
     ·半导体激光器第35页
   ·光电探测器件第35-36页
   ·光纤的传输损耗特性第36-37页
   ·光纤与传感器件的耦合第37-38页
     ·光纤与光源和探测器的耦合第37页
     ·光纤与气室的耦合及气室的设计第37-38页
   ·光电信号变换与检测技术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五章 光纤一氧化碳检测系统的设计第40-54页
   ·光源驱动系统的设计第40-42页
     ·驱动电路设计第40-41页
     ·控温与光功率稳定电路第41-42页
   ·气体吸收微弱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第42-51页
     ·前置放大电路设计第42-45页
     ·滤波电路设计第45-48页
     ·锁相放大电路设计第48-51页
   ·单片机数据处理系统设计第51-54页
     ·硬件电路设计第51-52页
     ·软件设计第52-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线损分线分台变统计考核分析系统开发研究与组织实施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