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吸收法的光纤一氧化碳传感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4页 |
·前言 | 第6-7页 |
·气体检测的基本方法 | 第7-9页 |
·气相色谱法 | 第7-8页 |
·光谱法 | 第8页 |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 第8-9页 |
·气体传感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光纤气体传感器 | 第10-13页 |
·光纤气体传感器的基本类型 | 第11-12页 |
·吸收式光纤气体传感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气体红外选择性吸收机理及特性分析 | 第14-21页 |
·前言 | 第14页 |
·一氧化碳双原子分子红外吸收的基本原理 | 第14-16页 |
·气体分子光谱理论 | 第16-19页 |
·气体分子的振转能级结构理论 | 第16-17页 |
·气体分子的吸收线型和线宽 | 第17-18页 |
·气体分子吸收谱线的强度分布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系统建模及总体结构设计 | 第21-33页 |
·前言 | 第21页 |
·差分吸收检测 | 第21-25页 |
·差分吸收检测原理 | 第21-23页 |
·宽带光源LED的差分吸收检测 | 第23-24页 |
·窄带光源的差分吸收检测 | 第24-25页 |
·光源频率调制和谐波检测 | 第25-31页 |
·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腔工作原理 | 第25-28页 |
·谐波检测原理 | 第28-31页 |
·检测系统总体结构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吸收式光纤气体传感机理及特性分析 | 第33-40页 |
·前言 | 第33页 |
·光纤气体传感用光源 | 第33-35页 |
·白炽光源 | 第33-34页 |
·气体激光器 | 第34页 |
·固体激光器 | 第34页 |
·半导体光源 | 第34-35页 |
·半导体激光器 | 第35页 |
·光电探测器件 | 第35-36页 |
·光纤的传输损耗特性 | 第36-37页 |
·光纤与传感器件的耦合 | 第37-38页 |
·光纤与光源和探测器的耦合 | 第37页 |
·光纤与气室的耦合及气室的设计 | 第37-38页 |
·光电信号变换与检测技术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光纤一氧化碳检测系统的设计 | 第40-54页 |
·光源驱动系统的设计 | 第40-42页 |
·驱动电路设计 | 第40-41页 |
·控温与光功率稳定电路 | 第41-42页 |
·气体吸收微弱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 | 第42-51页 |
·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 第42-45页 |
·滤波电路设计 | 第45-48页 |
·锁相放大电路设计 | 第48-51页 |
·单片机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 第51-54页 |
·硬件电路设计 | 第51-52页 |
·软件设计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