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民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序言 | 第8页 |
当涂民歌的缘起、发展与流传 | 第8-10页 |
当涂民歌的基本特征与美学价值 | 第10-12页 |
一、当涂民歌的基本特征 | 第10-11页 |
(一) 题材广泛 | 第10页 |
(二) 体裁多样 | 第10-11页 |
(三) 语言独特 | 第11页 |
(四) 结构完整 | 第11页 |
(五) 曲调丰富 | 第11页 |
(六) 唱法独特 | 第11页 |
二、当涂民歌的美学价值 | 第11-12页 |
(一) 记录历史 | 第11-12页 |
(二) 传承文化 | 第12页 |
(三) 凝聚力量 | 第12页 |
(四) 和谐社会 | 第12页 |
当涂民歌的主要体材及其特点 | 第12-35页 |
一、当涂劳动号子 | 第13-21页 |
(一) 当涂劳动号子的功用特征 | 第13-17页 |
(二) 当涂劳动号子的音乐形式特征 | 第17-21页 |
二、当涂山歌 | 第21-29页 |
(一) 当涂山歌的产生及流传特点 | 第21-22页 |
(二) 当涂山歌的功用特征 | 第22页 |
(三) 当涂山歌的音乐表现方法和典型性格特征 | 第22-24页 |
(四) 当涂山歌音乐形式特征 | 第24-29页 |
三、当涂小调 | 第29-35页 |
(一) 当涂小调的产生、发展与流传特点 | 第29-30页 |
(二) 当涂小调的功用意义 | 第30页 |
(三) 当涂小调音乐的基本表现方法和典型性格特征 | 第30-32页 |
(四) 当涂小调音乐形式的特征 | 第32-35页 |
当涂民歌的继承与发展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