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论 | 第9-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1、对语文学科性质认识的不足 | 第10页 |
2、传统教学思想——“教师中心”的根深蒂固,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 第10-11页 |
3、过度张扬共性,压抑个性 | 第11页 |
4、教师自身素质尤其是审美素质不高 | 第11-12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2-15页 |
1、探讨情趣化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直接目的 | 第12-13页 |
2、情趣化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三、本文研究的切入视野与方法 | 第15-17页 |
第1章 情趣化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17-22页 |
一、情趣化阅读教学释义 | 第17-19页 |
1、阅读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 第17页 |
2、阅读教学的要求 | 第17-18页 |
3、情趣化:阅读教学基本方式 | 第18-19页 |
二、情趣化阅读教学的哲学依据 | 第19页 |
三、情趣化阅读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 第19-20页 |
四、情趣化阅读教学的课程依据 | 第20-22页 |
第2章 情趣化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 第22-27页 |
一、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人:学生 | 第22-24页 |
1、教学目标应为学生而确定 | 第22页 |
2、教学方法上也要关注学生的情趣 | 第22-23页 |
3、书要让学生自己读 | 第23页 |
4、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 第23-24页 |
二、情趣化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培养个性与创造精神 | 第24-25页 |
1、消解教参依赖,破除权威迷信 | 第24页 |
2、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 第24-25页 |
三、情趣化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心志陶冶与情感熏染 | 第25-27页 |
第3章 师爱:情趣化阅读教学的主体前提 | 第27-32页 |
一、热爱教育的天职观念 | 第27-28页 |
1、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怀有满腔的热忱 | 第27页 |
2、教师对所教的学科要倾注满腔的热情 | 第27-28页 |
二、热爱母语的文化情感 | 第28-29页 |
三、热爱学生的诗意情怀 | 第29-32页 |
1、平等的爱 | 第29-30页 |
2、公正的爱 | 第30页 |
3、有艺术的爱 | 第30-32页 |
第4章 情趣化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 第32-42页 |
一、重视整体艺术感受 | 第32-33页 |
1、文章具有完整性 | 第32页 |
2、整体感悟即是美 | 第32-33页 |
二、重视语言品味 | 第33-35页 |
1、文章字字皆珠玑 | 第33-34页 |
2、真味须得细细品 | 第34-35页 |
三、以感情熏陶感染学生 | 第35-37页 |
1、教师对文中情的体验 | 第35页 |
2、教材中情趣因素的充分挖掘 | 第35-36页 |
3、用情感语言表达文本情感 | 第36-37页 |
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 第37-38页 |
1、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灵魂 | 第37页 |
2、抓住文中魂,体验文里情 | 第37-38页 |
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 第38-39页 |
1、文学来源于生活 | 第38页 |
2、联系生活,加强体验 | 第38-39页 |
六、追求情与理的完美结合 | 第39-42页 |
1、文学解读中的情理交融 | 第39-40页 |
2、阅读教学中的情与理 | 第40-42页 |
第5章 情趣化阅读教学的课堂方法 | 第42-54页 |
一、精彩的导入 | 第42-43页 |
1、导入语——阅读教学的第一座桥梁 | 第42页 |
2、精心选择导入方式 | 第42-43页 |
二、创设个性化的课堂情境 | 第43-46页 |
1、利用、创设情境有据可依 | 第43-44页 |
2、精心创设情境 | 第44-46页 |
三、善用表情来传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 第46-47页 |
1、恰当使用言语表情 | 第46页 |
2、合理运用非言语表情 | 第46-47页 |
四、精彩的教学语言 | 第47-49页 |
1、幽默——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 第47页 |
2、情趣——情趣化阅读教学的添加剂 | 第47-49页 |
3、悬念——吸引学生 | 第49页 |
五、艺术的提问方式 | 第49-51页 |
1、恰当选择问点 | 第49-50页 |
2、精心设计问法 | 第50-51页 |
六、借助各种教学辅助设备创设情境 | 第51-54页 |
1、利用各种教学辅助设备,增添阅读教学情趣 | 第51-52页 |
2、合理使用各种教学辅助设备 | 第52-5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科研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