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8-10页 |
·旧城更新与鼓楼街区改造 | 第8页 |
·文化遗产保护与鼓楼街区改造 | 第8-9页 |
·城市设计与鼓楼街区改造 | 第9-10页 |
·建筑策划与鼓楼街区改造 | 第1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天津老城厢鼓楼街区更新改造之宏观背景 | 第12-24页 |
·鼓楼街区市井街巷演变简述 | 第12-15页 |
·鼓楼街区更新改造的社会经济背景 | 第15-21页 |
·当代天津老城厢大规模改造的规划控制 | 第15-19页 |
·老城厢大规模改造的过程与目标 | 第15-17页 |
·老城厢大规模改造暴露的主要问题 | 第17-19页 |
·老城中心区更新改造的“商业化”倾向 | 第19-20页 |
·市场机制及社会力量的推动 | 第19-20页 |
·活化老城厢公共空间的需要 | 第20页 |
·旧城更新理论及国内“盲目跟风”社会思潮的影响 | 第20-21页 |
·鼓楼街区更新改造的战略构想 | 第21-24页 |
·鼓楼街区更新改造项目运作的三个特点 | 第21-22页 |
·多元化 | 第21页 |
·商业化 | 第21-22页 |
·特殊化 | 第22页 |
·鼓楼街区更新改造的战略意义 | 第22-23页 |
·文化回归与老城复兴的契机 | 第22-23页 |
·城市内在素质的外向反映 | 第23页 |
·城市营销的有效途径 | 第23页 |
·鼓楼街区更新改造的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天津老城厢鼓楼街区更新改造之前期策划 | 第24-55页 |
·基地调研 | 第24-29页 |
·鼓楼街区基础条件分析 | 第24-27页 |
·用地现状 | 第24-26页 |
·市场调研 | 第26-27页 |
·社会人文等状况 | 第27页 |
·建筑遗产价值评估 | 第27-28页 |
·鼓楼商业街现状考察 | 第28-29页 |
·开发建设过程的简单回顾 | 第28页 |
·现状及问题 | 第28-29页 |
·空间构想 | 第29-46页 |
·总体规划构思 | 第29-34页 |
·从“老城记忆”说开去 | 第29-30页 |
·总平面设计 | 第30-34页 |
·空间模式分析 | 第34-46页 |
·A地块(西北区) | 第34-36页 |
·B地块(东北区) | 第36-40页 |
·C地块(西南区) | 第40-43页 |
·D地块(东南区) | 第43-46页 |
·投资分析 | 第46-54页 |
·投资计划 | 第46-48页 |
·投资进度 | 第46-47页 |
·融资计划 | 第47-48页 |
·收益测算 | 第48-51页 |
·运营策略 | 第51-54页 |
·商业地产发展趋势 | 第51-52页 |
·主题客栈经营分析 | 第52-54页 |
·小结——从规划立项到设计创作的“断层”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天津老城厢鼓楼街区更新改造之建筑设计——以A地块(西北区)为例 | 第55-80页 |
·设计依据及设计理念 | 第55-58页 |
·任务书的解读 | 第55页 |
·设计理念的形成 | 第55-58页 |
·城市结构的问题 | 第55-56页 |
·保护原则的要求 | 第56页 |
·经济因素的考量 | 第56页 |
·把握建筑身份,赋予建筑个性 | 第56-58页 |
·空间构成 | 第58-69页 |
·外部空间的整合 | 第58-65页 |
·箭道印象:生活始于足下 | 第58-63页 |
·广场体验:街区的“起居室” | 第63-64页 |
·边缘感知:生动的新地带 | 第64-65页 |
·地下空间的开发 | 第65-67页 |
·空间特征 | 第65-66页 |
·活动特征 | 第66-67页 |
·建筑庭院的改造 | 第67页 |
·有机街景的完形 | 第67-69页 |
·艺术创作 | 第69-76页 |
·修旧如旧 | 第69-72页 |
·老房子的魅力 | 第69-70页 |
·设计中的处理与探讨 | 第70-72页 |
·补新以新 | 第72-76页 |
·建筑师的创意 | 第72-73页 |
·设计中的处理与探讨 | 第73-76页 |
·详图设计 | 第76-78页 |
·小结——用建筑雕刻时光 | 第78-80页 |
第五章 天津老城厢鼓楼街区更新改造之模式探索 | 第80-94页 |
·鼓楼街区更新改造工程的现实问题 | 第80-84页 |
·政策法规层面 | 第80-81页 |
·面对局部利益和市场压力,缺乏科学理性的决策机制 | 第80-81页 |
·设计规范的局限 | 第81页 |
·实际操作层面 | 第81-82页 |
·建筑“短寿”的隐忧 | 第81-82页 |
·“易地迁建”徒有其名 | 第82页 |
·观念意识层面 | 第82-84页 |
·清醒面对更新改造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 | 第82页 |
·妥善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 第82-83页 |
·辩证看待“螺旋上升”的发展规律 | 第83-84页 |
·“街坊经营”模式的初步探索 | 第84-92页 |
·概念阐述 | 第84-85页 |
·“传统风貌街区”与“历史地段” | 第84-85页 |
·“街坊经营”与房地产经营 | 第85页 |
·“街坊经营”与政府经营 | 第85页 |
·“街坊经营”模式提出的理论考察 | 第85-87页 |
·可持续发展思想 | 第85-86页 |
·建筑人类学视野 | 第86页 |
·更新改造的经济学因素 | 第86-87页 |
·“街坊经营”模式提出的现实需要 | 第87-88页 |
·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经营化保护是趋势 | 第87页 |
·目前我国城市的发展,客观上存在经营的要求 | 第87-88页 |
·“街坊经营”模式的现实目标及“有机性”原则 | 第88-89页 |
·两大现实目标 | 第88页 |
·设计中的“有机性”原则 | 第88-89页 |
·“街坊经营”模式的构成 | 第89-92页 |
·建立相应组织机构 | 第89页 |
·一个中心:构造区域价值未来时 | 第89-90页 |
·两条腿走路:遗产+物业=区域价值未来时 | 第90-92页 |
·小结——商道?人道:文化的商品化与资本的美学化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说明 | 第96-97页 |
附录一:天津市老城厢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 | 第97-98页 |
附录二:天津市老城厢鼓楼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 | 第98-103页 |
附录三:天津市老城厢鼓楼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