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初中生学校社区感、依恋及心理健康的关系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部分 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第9-19页
 1 文献综述第9-17页
   ·心理健康第9-11页
     ·心理健康的定义第9-10页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第10-11页
   ·学校社区感第11-15页
     ·学校社区感概念第11-12页
     ·学校社区感的测量第12-13页
     ·社区感的结构第13-14页
     ·学校社区感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依恋第15-17页
     ·依恋概念第15页
     ·依恋的测量第15-16页
     ·依恋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2 问题提出第17页
 3 研究意义第17-18页
   ·理论意义第17-18页
   ·实践意义第18页
 4 研究假设第18-19页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第19-21页
 1 被试选取第19页
 2 测量工具第19-20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MMHI-60)第19页
   ·课堂与学校社区调查表(CSCI)第19-20页
   ·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第20页
 3 数据收集与处理第20-21页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第21-29页
 1 各变量的人口统计学分析第21-25页
   ·初中生学校社区感、依恋、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分析第21-23页
   ·初中生学校社区感、依恋、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分析第23-25页
 2 初中生学校社区感、依恋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第25-27页
 3 学校社区感中介作用的分析第27-29页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第29-32页
 1 各变量的人口统计学分析第29-30页
   ·初中生心理健康、学校社区感和依恋的性别差异第29页
   ·初中生心理健康、学校社区感和依恋年级差异第29-30页
 2 初中生学校社区感、依恋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第30页
 3 学校社区感中介作用的分析第30-31页
 4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31-32页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第32-34页
 1 研究结论第32页
 2 教育建议第32-34页
参考文献第34-37页
附录第37-40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40-41页
后记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先秦蚕丝文化的审美生成
下一篇:对高一新生孤独感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