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蚕丝文化的审美生成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史前蚕丝文化考古与美学之思 | 第11-22页 |
第一节 由史前蚕丝出土物看人类的“美感发生” | 第11-16页 |
一、钱山漾遗址出土的残绢片、丝带与“数感”生成 | 第11-12页 |
二、河姆渡文化的牙雕蚕纹小盅与“线感”生成 | 第12-14页 |
三、红山文化的玉蚕与“立体感”生成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先秦墓葬丝织与蚕形物审美分析及相关考证 | 第16-22页 |
一、二里头文化的墓葬丝织品:丧礼之饰 | 第16-18页 |
二、关于玉蚕、金蚕等蚕形物相关审美分析与考证 | 第18-22页 |
第二章 先秦“蚕·丝”审美独立倾向及其后延 | 第22-35页 |
第一节 蚕:从“巫术”到“审美” | 第23-28页 |
一、由巫到神:蚕神信仰的生成 | 第23-25页 |
二、由神到礼:从“敬”到“亲敬” | 第25-27页 |
三、由礼到美:审美性独立倾向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先秦丝织锦绣纹饰之美 | 第28-35页 |
一、先秦丝绸的纹饰能力基础分析 | 第28-31页 |
二、先秦丝织纹样变化及其形式美 | 第31-35页 |
第三章 由“丝乐”看先秦蚕丝与艺术审美 | 第35-40页 |
第一节 丝制琴弦的起源考 | 第35-38页 |
一、起源时间:初始于商,兴于春秋 | 第35-37页 |
二、以丝制弦:物之本性,通于神明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丝乐”的功用与审美风格分析 | 第38-40页 |
一、丝乐之用:可为仪节,亦可鼓琴以自娱 | 第38页 |
二、丝乐之美:柔曼绮丽、中正平和、哀婉悲美 | 第38-40页 |
结语 先秦蚕丝文化研究的美学价值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