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3页 |
| 第一章 “学堂乐歌”时期合唱艺术的风格特点 | 第13-36页 |
| ·“旧诗谱曲”的创作风格 | 第14-25页 |
| ·“明快隽永”的表演风格 | 第25-30页 |
| ·“和谐型为主”的审美风格 | 第30-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二章 “五四”时期合唱艺术的风格特点 | 第36-54页 |
| ·“新诗谱曲”的创作风格 | 第37-45页 |
| ·“忧郁深情”的表演风格 | 第45-50页 |
| ·“崇高型为主”的审美风格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三章 “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合唱艺术的风格特点 | 第54-83页 |
| ·“白话文谱曲”的创作风格 | 第55-70页 |
| ·“悲愤激越”的表演风格 | 第70-77页 |
| ·“崇高型构架上的和谐型”的审美风格 | 第77-81页 |
| ·小结 | 第81-83页 |
| 第四章 建国前的中国合唱艺术风格的阶段性衍变对中国当代合唱艺术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 第83-90页 |
| ·时代感是中国当代合唱艺术发展的基础 | 第83-84页 |
| ·民族性是中国当代合唱艺术发展的前提 | 第84-86页 |
| ·大众化是中国当代合唱艺术发展的方向 | 第86-87页 |
| ·合唱的基础性教育是中国当代合唱艺术发展的源泉 | 第87-88页 |
| ·美学构建是中国当代合唱艺术发展的迫切任务 | 第88-90页 |
| 结语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 附录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96页 |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