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汉”双语人在英语写作过程中语码转换的使用及特征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范围和方法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局限性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语码转换研究概述 | 第15-25页 |
2.1 语码转换的定义和类型 | 第15-18页 |
2.1.1 语码转换的定义 | 第15-16页 |
2.1.2 语码转换的类型 | 第16-18页 |
2.2 语码转换与相关术语区别 | 第18-19页 |
2.2.1 语码转换与双言制的区别 | 第18页 |
2.2.2 语码转换与借用和临时借用的区别 | 第18-19页 |
2.3 语码转换的研究方法 | 第19-24页 |
2.3.1 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3.2 语码转换的语法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3.3 语码转换的话语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3.4 语码转换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4 讨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实验设计与步骤 | 第25-38页 |
3.1 设计背景 | 第25-32页 |
3.1.1 外语学习中母语思维现象的回顾 | 第25-28页 |
3.1.2 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 第28-30页 |
3.1.3 对外语学习中母语思维现象的再思考 | 第30-32页 |
3.2 实验内容 | 第32-33页 |
3.3 研究对象 | 第33-34页 |
3.4 测量工具 | 第34-35页 |
3.5 实验步骤及数据收集 | 第35-36页 |
3.6 数据分析步骤和方法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实验分析 | 第38-60页 |
4.1 语码转换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的表现 | 第39-47页 |
4.1.1 语码转换在解题过程中的表现 | 第41-42页 |
4.1.2 语码转换在内容构思过程中的表现 | 第42-43页 |
4.1.3 语码转换在结构构思过程中的表现 | 第43页 |
4.1.4 语码转换在文本输出过程中的表现 | 第43-44页 |
4.1.5 语码转换在过程管理过程中的表现 | 第44页 |
4.1.6 讨论 | 第44-47页 |
4.2 语码转换在文本输出中母语功能类别上的表现 | 第47-54页 |
4.2.1 语码转换在转换中介中的表现 | 第48-49页 |
4.2.2 语码转换在内容生成中介中的表现 | 第49-50页 |
4.2.3 语码转换在形式检索中介中的表现 | 第50页 |
4.2.4 语码转换在内容验证中介中的表现 | 第50页 |
4.2.5 语码转换在程序管理中介中的表现 | 第50-51页 |
4.2.6 讨论 | 第51-54页 |
4.3 语言输出结果上进行的语码转换分析 | 第54-60页 |
4.3.1 语码转换与母语(朝汉双语)策略 | 第54-55页 |
4.3.2 语码转换与语言迁移 | 第55-58页 |
4.3.3 讨论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5页 |
参考目录 | 第65-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