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一 口语交际的本质属性及课程开发的缘起 | 第11-16页 |
| ㈠ 口语交际的本质属性 | 第11-13页 |
| ⒈“口脑一致性” | 第12页 |
| ⒉“过程互动性” | 第12-13页 |
| ㈡ 口语交际类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 ⒈哲学基础 | 第13-14页 |
| ⒉学科理论基础 | 第14页 |
| ⒊教学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 ㈢ 口语交际类校本课程开发的缘起 | 第15-16页 |
| ⒈当代高中生口语交际现状 | 第15页 |
| ⒉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 第15-16页 |
| 二 口语交际类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 第16-26页 |
| ㈠ 课程目标的确立 | 第16-18页 |
| ⒈课程目标的设计 | 第17页 |
| ⒉课程开发目标设计的特点 | 第17-18页 |
| ㈡ 课程的主要内容 | 第18-26页 |
| ⒈口语交际能力与智力的开发 | 第18-23页 |
| ⒉口语交际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 第23-26页 |
| 三 口语交际类校本课程开发的设计思路 | 第26-38页 |
| ㈠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第26-33页 |
| ⒈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 | 第27-30页 |
| ⒉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 第30-33页 |
| ㈡ 口语交际类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 第33-38页 |
| ⒈思维先导策略 | 第33-34页 |
| ⒉任务驱动策略 | 第34-35页 |
| ⒊交际实践策略 | 第35-36页 |
| ⒋整体优化策略 | 第36-37页 |
| ⒌有效评价策略 | 第37-38页 |
| 四 口语交际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实施 | 第38-51页 |
| ㈠ 课程需求评估 | 第39-40页 |
| ㈡ 确立课程目标 | 第40-41页 |
| ⒈初步了解演讲方面的基础知识 | 第40页 |
| ⒉演讲基本要求的三个层次 | 第40-41页 |
| ⒊注重演讲活动的综合效应 | 第41页 |
| ㈢ 实施课程内容 | 第41-49页 |
| ⒈演讲的基础知识 | 第41-43页 |
| ⒉演讲的技巧 | 第43-44页 |
| ⒊演讲实例赏析 | 第44-47页 |
| ⒋演讲实践活动 | 第47-49页 |
| ㈣ 健全课程评价机制 | 第49-51页 |
| ⒈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 第49-50页 |
| ⒉对学生的评价 | 第50页 |
| ⒊对教师的评价 | 第50-51页 |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 注释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7页 |